正文复制

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要常抓不懈
X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基层干部的甘苦冷暖,强调要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相继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为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松绑减负。但调研发现,有的单位对专项整治产生了“疲劳综合征”,文山会海、考核加码、过度留痕禁而不绝,必须坚持常抓常严的基调,紧盯不放、持之以恒,坚决防止变相增加基层负担之风回潮,确保基层干部专心干事兴业促发展。 
一要“正”,以正确的政绩观推动工作“脱虚向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错位的政绩观反映到工作上,就会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对立起来,陷入大搞形式主义、向下转嫁负担的怪圈。比如,有的单位为早出成绩,挖空心思搞“短平快”的形象工程,大搞花拳绣腿,导致政策朝令夕改,基层干部无所适从。有的单位热衷于盲目攀比,不顾本地区本领域发展实际,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指标,大搞违背规律的瞎指挥,基层被迫变着花样填表格、造数据,产生一些虚假浮夸的“数字政绩”“泡沫政绩”,结果少数人“一时的冲动”成为基层干部“长期的包袱”。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由于政绩观错了位,狭隘的功利主义凌驾于发展大局之上,将个人利益置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意愿和发展规律之上。抓住“关键少数”才能引领“最大多数”。上级单位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决把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等浮躁心理和急躁心态压下去,坚决摒弃哗众取宠的标新立异、华而不实的包装作秀、肆意妄为的任性折腾,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带着基层干、干给基层看,直到取得实实在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