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如何克服重“调”轻“研”?
重“调”轻“研”,指仅罗列情况、现象,而没有进行分析提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办法来解决问题。比如,有篇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调研报告,通篇谈的是面上情况——发案率、不同年龄段所占比例、有关案例和作案特点等。本来也不错,但接下去,只是呼吁社会给予关注,而没有分析原因,没有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这便是典型的重“调”轻“研”,这样的调研报告显然不合格。
不过,出现这种现象应属少数,因为稍有写作常识的人都知道,有“调”必应有“研”,怕的是虽然有“研”但“研”得不准、不深、不透,等于无“研”。比如,轻描淡写,泛泛而谈;空发议论,不切实际;人云亦云,缺乏新意等。这些都是轻“研”的表现。那么,如何克服重“调”轻“研”?
方法一:
刨根究底,把“内核”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