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研讨发言:弘扬伟大建X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X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和概括了伟大的建X精神,明确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X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X,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X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X精神,这是中国共产X的精神之源。”X的XX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建X精神再次作了重要论述,并把伟大建X精神写入中国共产X章程。这是中国共产X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X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激发全X奋力前行最持久、最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我们要深刻把握伟大建X精神的丰富内涵,在新时代新的伟大征程中继续大力弘扬伟大建X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根本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信仰之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了共产X人的ZZ灵魂,彰显了中国共产X人的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X的思想之源。中国共产X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X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是中国共产X人的根和本。一百年来,我们X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并能取得巨大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X历来高度重视信仰、信念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X人的ZZ灵魂,是共产X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定理想信念对于共产X人来说,既是思想要求,又是ZZ要求。今天弘扬伟大建X精神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葆对马克思主义的虔诚与至信,不断增强共产X人的ZZ定力。在新的历史进程中,要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使马克思主义在不断与时俱进中保持强大生命力。
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落脚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团结奋进的力量。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X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伟大建X精神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X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X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X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共产X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任何个人利益和政X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X的初心和使命中包含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贯穿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
江山”的根本立场,肩负着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民族大义。回首中国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X之所以能在腥风血雨中一次一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不管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今天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在实现中国共产X中心任务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X必须践行初心和担当使命,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新的辉煌。
以英勇斗争、不怕牺牲为着力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力量。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奠定了中国共产X人精神谱系的鲜红底色,铸牢了中国共产X精神谱系的革命内核,是中国共产X人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X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X最鲜明的持质和持点。”中国共产X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X,一百年的X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X人不怕牺牲、英弱斗争的奋斗史。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X人不惧艰险,敢于斗争,为了理想和信念前赴后继,不惜牺牲个人幸福甚至付出生命代价,表现出无产阶级最坚决、最彻底、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一百年来,我们X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创造丰功伟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发扬不怕牺牲、英甬斗争的精神品格,必须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深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