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1.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X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振兴。乡村振兴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三农”问题,而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的振兴。人才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人才兴则产业旺,产业旺了村民富,村民富了才能营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和谐家园,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2.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1 乡村人才是产业振兴的推动者
产业振兴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建的进程,转变农业发展的导向,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经济基础,而产业振兴中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乡村人才。第一,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村职业农民;第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发展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一批能够促进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农业产业联合体高效运营的经营管理人才;第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在于推进农村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三次产业的融合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
乡村人才是文化振兴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文化振兴是要加强乡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既要留住农村多年传承的传统文化,又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展示出具有当代特色的乡村文化,构建具有饱满品位特征及生动气息的新乡土。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支撑,一方面,留住农村多年传承的传统文化,就需要培养一批本土技艺传承人才,通过这部分人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保证传统乡村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乡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引导乡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除原有的陋习,展现出具有当代特色的乡村文化。
乡村人才是生态振兴的设计者
生态振兴要求乡村发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为乡村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这就需要提高生态发展的意识,落实农业绿色发展道路,综合治理农村生态发展中突出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环保机制,主要是针对农村的生活垃圾、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废料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另一方面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大对生态景观、建筑景观等的建设力度。而不管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是提升,都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才能实现。
乡村人才是组织振兴的领导者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乡村X组织是组织振兴的关键。乡村X组织可以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而乡村X组织作用的发挥需要乡村人才的带动,需要建立众多的农村基层X组织和培养大量的农村基层X组织书记,建立农村基层X组织、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X组织书记都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较高的X性素养的人才才能实现。
3.xx省乡村振兴中乡村人才存在的问题
1乡村人才总量不足且素质低下
乡村人才总量不足可以通过农村城镇人口的变化比例得以体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带来的是城镇人口的大幅增长和乡村人口的大幅回落。农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从改革开放之初至20xx年四十年的时间,由xx.xx%下降到xx.xx%,人口所占比例下降超过一半,而且乡村流失的人口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导致乡村振兴过程中缺少实用型人才。目前,乡村的各类实用型人才占比不足x%,反映了乡村人才总量不足。另外,乡村人口素质较低。由于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乡村青年都流向了城市,农村剩余人口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这部分留守人员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受传统固化思维的限制,很难承担起农业创新的重任。
乡村人才结构失衡
xx省乡村人才呈现出结构不合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和生产领域分布结构不合理。
1 乡村人才的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青壮年留乡务农的越来越少,进城务工难的老年人则留在了农村开展农业。据不完全统计,农村xx岁以上的务农者已经超过整个务农人数的一半以上,xx岁以下的青年劳动力由于城镇化的推进,留乡务农的比例会进一步下降,最终就呈现出,老年农业从业者在整个农业从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并进一步扩大,中年务农者会由于跨入老年人行列和青年人的流失,所占比重会进一步下降,青年务农者处于整个分布比例的顶端,所占比例最小。而且随着青壮年的进一步流失,会使得农业后继无人。由此可见,乡村人才的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
2乡村人才生产领域的分布结构不合理
由于老年农业从业者(老农)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老年农业从业者是传统农耕方式的传承者,多年的农耕生活使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