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12年山东省淄博市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是()。
A.以国民收入的实物总量和价值总量来表示
B.以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来表示
C.以国民生产实物总量和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
D.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平均质量来表示√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
A.收入分配结构是否得到改善√
B.投资与消费结构是否得到改善
C.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否得到改善
D.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否得到改善
3.“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最核心的含义是()。
A.经济增长让低收入人群受益√
B.环保、和谐社会等诸多方面得到改变
C.经济、ZZ、社会等经济增长相互协调
D.经济增长可持续,更多关注社会发展
4.我国2011年“三驾马车”拉动经济更出力,这“三驾马车”是()。
A.消费、投资、出口√
B.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
C.创新产品、拓展消费空间、公共服务完善
D.宏观经济向好、通胀压力减轻、衣食住行改善
5.以下对体面劳动的理解,最全面的是()。
A.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实现就业,获得劳动权
B.体面劳动意味着对劳动的尊重、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
C.体面劳动是涉及所有劳动者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D.劳动报酬与其付出对等、安全、快乐、有尊严
6.强化职业责任是()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A.团结合作
B.诚实守信
C.勤劳节约
D.爱岗敬业√
7.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内地形成一些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①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带②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带③包括京、津、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内蒙古在内的环渤海经济带④中部地区经济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上述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8.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是()。
A.生产总值均等化√
B.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
C.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各区域的比较优势
D.在区域间关系上形成优势互补的机制
9.以下关于刚性需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适中的需求
B.它是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大的需求
C.它是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
D.它是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均衡的需求
10.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A.约定货币
B.指定货市
C.法定货币√
D.特种货币
11.当系统趋近于绝对零度时,系统等温可逆过程的熵变化趋近于零,这一定律是()。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热力学第三定律√
D.热质说
12.()又叫-抗坏血酸,是水溶性维生素,能治疗坏血病。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4.19世纪,英国科学家焦耳发现热功当量和()热效应。
A.电流√
B.动能
C.热能
D.机械能
15.感应电流趋于产生一个电流,该电流的方向趋于阻止产生此感应电动势的磁通的变化,这称之为()。
A.安培法则
B.光电效应
C.楞次定律√
D.欧姆定律
16.“严格公正司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和要求的是()。
A.司法人员必须用司法公正理念指导司法工作,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做到法律效果、ZZ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B.司法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坚持公正与效率兼顾
C.努力树立司法权威,以公正高效权威为价值目标
D.司法机关应当充分发扬司法民主,对有关重大疑难案件可听取新闻媒体的评价与报道,并据此作出裁决√
17.下列表述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规定的是()。
A.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B.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
C.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D.定居在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人或取得外国屆籍,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18.“亲亲得相首匿”在汉代是重要的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其来源于孔子所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根据汉代的法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亲亲得相首匿”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亲属犯罪的行为
B.近亲属间相互首谋隐匿除谋反,大逆之外的犯罪行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C.卑幼隐匿有罪尊长,不追究刑事责任
D.尊长隐匿有罪卑幼,不追究刑事责任√
19.“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抗日战争时期马锡五同志任陕甘宁边区髙等法院分庭庭长时创造的,其特点是“携案卷下乡,深人群众,调査研究,巡回审理,就地办案”,以及“审(判)调(解)结合”。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努力树立司法权威及践行司法为民的典范代表√
B.是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体现
C.是立足我国国情,坚持科学立法,维护法制的表现
D.是以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法治经验的先进做法
20.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对被剥夺ZZ权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