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朱子治家智慧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家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之要义,蕴含着丰富的安身立命、治国齐家等理念,是家庭文化建设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朱熹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大师和儒学集大成者,其家风家教家训思想在家文化发展史上拥有重要地位,蕴含着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在涵养社会美德、培育个人品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明德修身的个人修养
齐家之要在于修身。个人先修身后齐家,身不修则家不齐。明德修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朱子家学一以贯之的立学之本。
朱熹早年深受家庭的影响,特别是来自父亲朱松的熏陶。他将父亲题给二叔的“知耻可以养德,知分可以养福,知节可以养气”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朱子家训》里讲到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最初是蜀主刘备教导刘禅为人的道理,后被朱熹当作家训传给后人。朱子曰:“善之所在,即当从之,固不可以其小而忽之也。”他要求家庭成员不要以善事的大小来决定是否有所作为,不能因恶事看起来比较小就放纵自己的行为。
朱熹认为,真正有德之人要做到“四勿”:“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朱熹告诫他的后人: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人、不要做嫉妒贤能的人、不要做因愤怒而伤害他人的人、不要做背弃礼仪而伤害生命的人。与其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他物的痛苦之上,不如实实在在地做到“守我之分”与“听我之命”。家庭成员要注重种德积善,弘扬清风正气,以“不虑于微,始殆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的理念为家训,严格约束自身和家人言行,在丰富自身精神世界的同时,提升个人道德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