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 TOC \o "1-3" \h \}{ \u }
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汇编(6篇) 1
目录 1
区教育局2023年度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2
区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 6
区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13
区教育局2023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20
市教育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度工作计划 23
县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 42
2023年以来,XX区教育局积极贯彻落实学生资助各项政策,加强统筹协调,精准开展学生资助工作。XX区各项学生资助工作按照年初工作计划稳步推进,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
1.学前教育资助
发放学前教育资助145人,发放资助金XX万元。其中春季学期资助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幼儿119人次,发放资助金XX万元;秋季学期资助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幼儿94人次,发放资助金XX万元。
2.义务教育生活补助
义务教育阶段,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419人,发放困难学生生活补助XX万元,其中补助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及新增监测户223人,发放生活补助金XX万元
3.普高国家助学金
普通高中阶段,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355人,发放国家助学金XX万元,。其中春季学期222人次,发放国家助学金XX万元;秋季学期251人次,发放国家助学金XX万元。
4.普高国家免学费
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40人,免除学杂费3.115万元。其中春季学期免除学杂费21人次,免除学杂费共计XX万元;秋季学期免除学杂费36人次,免除学杂费共计XX万元。
5.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
国开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共签订贷款合同56笔,贷款金额XX万元。
各项教育补助金通过学生社会保障卡发放。全区资助资金无一例错发、漏发,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
二、主要做法
1.规范认定程序,提高资助精度
依据《安徽省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黄山市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制定本区的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要求辖区内各普通高中依据省市区相关办法,制定本校的学生资助实施细则、资助对象认定办法及工作流程等。审核审批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进行,各校建立了有学生代表参加的奖助学金评审机制,严格规范评审程序,严格实行公示制度;资助对象界定准确,相关证明材料真实齐全,资助对象认定、申请表填写完整规范。资助工作精准,按时发放到位。群众满意度较高,资助质量不断提升。
2.开展资助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一是我区积极在门户网站上设置学生资助专栏,介绍各类资助政策内容、申请条件和办理程序,编发资助工作信息,报道资助工作动态,大力宣传学生资助工作,努力提高学生资助政策的社会知晓率。
二是认真开展“学生资助诚信教育”活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组织举办了主题班会、诚信签名、主题征文等形式丰富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既向学生宣传了资助政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是印发《致初高中毕业生的两封信》,切实帮助广大初、高中毕业生提前了解下一学段国家学生资助政策,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安心备考。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后顾之忧,确保他们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3.强化监督力度,提升管理水平
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监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区设立并公布举报投诉咨询电话,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要求做到认真受理、及时处理。同时通过电话或走访形式,核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学生资助专项督查,重点检查了原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情况和校内资助情况。
三、2024年工作打算
1.切实增强学生资助工作ZZ意识
深入学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积极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积极做好各类学生资助业务培训工作。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开展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政策学习和信息管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2.全面推进学生资助工作
继续做好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及资金核准发放等工作,对原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继续实施免除学杂费。积极做好学期教育资助工作,确保各学段原建档立卡家庭资助全覆盖。
积极宣传并动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做到应知尽知、应贷尽贷,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入学。
3.进一步提升资助工作信息化水平
做好“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培训工作,确保系统数据的百分百精确。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区教育局以“学在XX”品牌建设为总引领,锚定“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区”创建目标,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着力提升“首位教育”美誉度和满意度。
(一)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域提质。一是教育经费投入持续递增,2023年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XX亿元,同步增长13.7%,居全市前列,连续三年教育经费持续大幅度增长。二是惠民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教育基础项目实现“蝶变”,建成投用温州市实验中学集新校区及附属小学、温州市实验小学锦绣校区等7所中小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9020个,增量全市第一。三是教育资源布局持续优化,推进温州儿童艺术剧场、温二中西部新城校区及附属小学新建工程、绣山中学改扩建工程等10个项目及温州市蒲鞋市小学黎明校区拆扩建工程等19个续建项目。
(二)“教育共富”体系全线提速。一是深化学前教育扩容提质,锚定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目标,制定“一园一策”,实行“挂图作战”,全力以赴确保通过省级督导评估;拓展优质资源供给,投用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351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69%以上;新增省二级以上优质园4所,优质园占比突破80%,公办园幼儿覆盖率同比增加10%;全面提高保育质量,获全省唯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已进入教育部公示阶段)。二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丰富区域办学特色,扩充集团化办学版图,6所新建中小学均纳入“集团化”管理,形成多校共研共进新格局,获评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区;构建“政企街校”闭环运行机制,优化随迁子女转入学服务,新居民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比例(含购买服务)达100%,相关工作信息获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完成6所“公参民”学校治理,平稳完成10所学校施教区划分,获评浙江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三是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XX区鞋革时尚产业(人才)学院获市级立项,加速形成“一院六址”外延服务格局;老年教育暖心扩容,建成投用3所社区学校,增加学位552个;社区教育惠民普及,推进银龄跨越数字鸿沟普及行动,组织22场智慧助老讲座,受益老人逾4.1万人次开设老年教育课程257门,2门课程成功入选教育部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四是开展特殊教育暖心服务,以“五向融合”为抓手,着力推进“家校融合”与“学段融合”,联合区残联组建巡回指导师团队,稳步增加特教班和资源教室数量,科学、规范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入学转介安置工作,全速加快特殊教育普惠融合发展。
(三)“五育并举”架构全面提升。一是德育引领出新出彩,迭代“学生社会大课堂”平台,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近400个启智润心点,串珠成链“五马、禅街、松台山”等红色研学路线,推出“XX‘政’声音”“一鹿成长”专题课程讲座40余期,实现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协同育人;开展XX区第四届微思政课大赛、优质少先队活动课案例展示等活动,墨池小学大队获省少先队“红领巾奖章”四星章,7人获个人四星章。二是教育教学成果显著,获评全市首批“未来教育”创新区,10所学校(幼儿园)获评市“未来教育”窗口校(窗口项目),温州市未来教育新样态研究中心落户实验中学集新校区;培育省级项目化学习试点学校5所、市级项目化学习示范校15所,7项课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2项教学成果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全市唯一;教育质量持续领航,中考总分平均分在各县市区继续保持第一,重点中学上线人数再创新高。三是素质教育特色显现,抓好体育课间活动规范化和特色化工作,深化“一校多品”艺体特色建设,累计获得省级体育赛事奖项13项,46件作品入围省中小学艺术节,形成“人人有项目、月月有比赛、校校有特色”的艺体育发展新格局;以家校共育、校社联动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今年新孵化2所省级文明校园;会同卫健等部门优化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和转介机制,组织区中小学心理健康“五个一”主题教育,夯实学校心理援助服务主阵地,XX区青少年心灵润养中心正式开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教育改革创新全程提能。一是“双减”工作巩固成效,深入实施强课提质、托管升级、强校扩优“三大行动”,建强学校育人主阵地,14所学习实践入选市级推广案例,马鞍池小学等3所学校获全省中小学课后服务优秀案例;紧盯暑期重要时间节点,建立健全预防、发现、查处机制,全面完善乡镇(街道)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网格化”监管作为典型案例在市域内推广;依法打击“无照无证”“隐形变异”机构非法开展培训活动,优化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管理模式,联合科技局、文广局等主管部门开展违规办学行为集中整治,今年已累计立案查处5件,取缔无证机构2家。二是评价改革纵深推进,率全市之先出台《XX区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辅以4项评价报告单工具,落地2个配套任务清单,构建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五全”体系,全区所有小学均已纳入改革范畴,XX综合评价经验2次在全省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并承办温州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推进会暨第14届小学“课改领航”现场会,实验小学、水心小学获评省级试点校。三是“数智”教育全面赋能,全面对接省市“教育大脑”,完成5所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验收,创成14所市教育装备优秀园,展示校本实践样态;聚焦精准教学、智慧体育、教育治理等应用场景,探索AI赋能“未来教育”新路径,我区获评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试验区、温州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并获得XX万省财政资金奖励,全市最高。
(五)教师人才队伍全员提优。一是白鹿引才持续发力,持续优化“名师直聘、高校直培、人才直引”三条绿色通道,招引教育人才245人,双一流高校和研究生学历占比31.8%,其中开展北京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招聘专场,提前引进优秀毕业生197名;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优秀教育人才16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2名。持续扩容XX名师名校长队伍;稳妥规范有序地做好公参民学校改制和教师配置,完成两批择优选聘、专项招聘共325名教师。二是名师培育进阶加码,全面实施“未来名师”等培养计划,选派50名中小学副校长、876名教学骨干赴上海等名校轮岗培训;新增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正高级教师4人、区级及以上“教坛新秀(中坚)”328人,完成29名校园长校级职级认定;落实教师传帮带作用,打造74个区级名师工作站,45人获得市级荣誉,2人获省级师德楷模和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三是师风师德全面提质,扎实开展师德建设督导考核工作,累计签订师德承诺书10000余份,“立德明行守初心师者匠心担使命”底色工程已完成近13000人次的培训;全面摸排师德师风风险点,累计查摆整改师德师风问题54项,维护教师群体稳定。
(六)教育发展生态全面提升。一是坚持举旗定向领航,推进“红色领航、学在XX”行动,出台《温州市XX区教育系统D建品牌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指导方案,全力架构起“D建+育人”品牌矩阵;持续开展教育系统“三化一创”创建活动,设“首位教育、红色领航”D建专栏,组织16所学校第四批“优秀D建联建单元”创建;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执行D建工作与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机制,孵化了一批专家型基层D组织书记,省特级教师D员占比高达70%。二是打造平安校园标杆,积极完善等级平安校园考核办法,联合政法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校涉生极端事件联动应急处置机制》等,推进校园安全防范标准化建设单位25所;协同开展“XX区教育系统‘除险保安’攻坚破难专项行动”等校园安全隐患专项排查,今年累计整改包括食品、交通、消防等安全隐患489条;完善教育舆情处置机制,稳妥处置教育舆情76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三是聚焦“清廉学校”建设,制定系统“清廉学校”建设项目清单,多维度强化廉政责任落实,开展“十大重点领域”自查自纠清风行动,精准实施食堂管理、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共处理违纪违法10人;创建“一校一品”清廉品牌,多点开设清廉文化馆、校史馆、清廉长廊等校园“廉景”,构建“清廉学校”XX范式,其中市府路小学、温二十三中创成省级“清廉学校”。
2023年,XX区教育局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2023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优质均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工程项目建设。秀山文苑小学、幼儿园实现招生办学,汤阳幼儿园项目建设已处于收尾阶段。阳湖塘片区教育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四村小学教育集团阳湖小学、阳湖幼儿园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今年已开工建设。向山中学已完成项目选址和初步设计方案,南山幼儿园已开工建设。
二是提升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秀山文苑小学和幼儿园信息化项目全面投入使用;东湖小学、四村小学雨锦分校、东湖幼儿园、朝晖豪庭幼儿园、深业小学等校班班通设备配备到位;深业小学和四村小学雨锦分校共配备8套智慧课堂,达到智慧学校标准。
三是全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持续做强了山南、四小2个教育集团,带动雨锦、东湖、秀山文苑等分校,提高了办学质量,吸引了更多生源。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园的优势,以省级一类园XX区五幼、XX八幼、市妇联幼儿园和市级一类园幸福花园幼儿园领办分园的模式让区域内的适龄幼儿接受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学前教育有效供给,满足市民对公办优质学位的需求。
(二)坚持提质增效,巩固拓展“双减”成果
一是扎实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印发《XX区教育局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施1+N+1(作业辅导+多彩课程+温馨托管)行动;积极探索推进“六教融合”,坚持“五育并举”,打造服务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第二课堂”。
二是不断深化教研科研工作。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推进全区推门听课及教学常规管理一日巡查活动;开展基于作业设计的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教坛新星”评选和推荐;承办全市小学智慧课堂展示活动;举办XX区“同心奋进新征程,我为祖国献歌声”中小学合唱专项展演活动;参加省级精品课遴选评比;组织参加全市小学校长思政课教学评比活动;对13项在研省市级课题进行过程性指导,完成10项省市级课题开题论证。
三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完成2家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年检工作,持续巡查隐形变异违规进行学科类培训行为。联合区直相关部门多次开展督查工作;充分发挥“双减办”作用,找准工作方向,自我加压,采用现场指导、约谈机构法人,持续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申报。目前,全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申报率为100%。
(三)坚持深化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继续落实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主体责任。指导各大学区、教育集团、初中学校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计划,分层分步骤有序组织实施。
二是坚持对标先进,组织到长三角地区进行考察和挂职培训。暑期,组织了“1+2”专题培训,即教育系统D性修养大提升培训班和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中层及以上领导和骨干教师赴苏州、杭州学习考察。主动对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教育局,组织部分学校校长走访了湖州师范学院南浔附属小学、南浔锦绣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进行D建、行政管理、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交流研讨。
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强化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D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政策;借助国家智慧平台,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教育培训;组织各校园分管领导、德育干部及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市教育局印发的《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师风负面典型案例选编》;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参训率100%。
(四)坚持服务为本,提高教育保障能力
一是切实提升学前保教水平。对我区33所在年检范围内的民办园进行年检,对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幼儿园下发整改通知书,达到“以检促改以检促建”。全面落实XX区“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发展公办普惠性幼儿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集团化办园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