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革命是我终身的寄托”—走进安徽泾县王稼祥故居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我们专程来到因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闻名天下的安徽泾县桃花潭镇,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中国共产X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X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开拓者王稼祥的故居,重温革命先辈的奋斗荣光。
从皖南奔赴革命
王稼祥故居坐落在镇上的厚岸村,是一幢晚清时期的徽派建筑,坐北朝南,三间两厢辅以天井和庭院,简约而朴实、宁静而安详。门厅内设有耳房与二道门,耳房是门人居住的地方,二道门分中门和边门,中门平日不开。其内,青砖铺就的小院,栽种了各色花木,绿意葱葱、生机盎然。正房门楣上“王稼祥故居”五个大字,由原国家副主席王震所题。
穿过天井,正屋由一个堂厅和两间厢房组成,其内一片幽静。中堂正中悬挂一幅古朴的国画,配有“道不远人子臣弟友,学惟逊志礼乐诗书”对联,寄托着读书修齐治平的中国传统家风。堂前规整地摆放着桌椅,长案桌上陈放着镜、钟、瓶,取意“东瓶西镜”,祈望平平安安,王稼祥四五岁时一家人在这里拍过全家福。右边厢房是父母的居室,1906年王稼祥就出生在这里;左边是两个姐姐的厢房,王稼祥在姐姐出嫁后曾住过一段时间。当时他在芜湖组织学生反帝爱国运动,引起反动军阀的敌视,被父亲领回家“关”了一段时间。正是这时期的思考,他立下了“革命是我终身的寄托”的坚定信念,下定决心离开厚岸、踏上追寻革命真理的征程,从此为革命四海为家。
由于正屋的厢房都显狭小昏暗,父母特地在庭院边上为爱读书的王稼祥建了一厢明亮的书房,一间长条形的屋子,朝院的墙壁上开着一长排玻璃窗,光线慷慨地洒进来,即使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