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把传统农业大国引入现代化轨道
为了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毛泽东进行了不懈追求和探索,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带领中国共产X和中国人民,把积贫积弱的传统农业大国引入现代化的轨道,既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创造了现代化建设的根本ZZ条件,也为现代化在中国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基础、擘画了蓝图。毛泽东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
指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惊醒了国人:中国必须尽快实现近代化(即现代化),否则永远摆脱不了落后挨打的命运。那么,如何才能在一个农业文明的废墟上点燃现代化的火种?中国各派别努力从武器、技术、思想、政体等层面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继以失败告终。
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中国的特殊国情,使毛泽东逐渐认识到,西方现代化的理念与模式并不能给中国带来发展前途。为什么学习西方的路走不通、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毛泽东也清醒地看到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性和物化立场的伪文明性。早在1917年他就说过,东方思想均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迷茫的中国人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毛泽东在纷然杂陈的外来思潮中,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认定中国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
毛泽东深刻分析中国的特殊国情。鉴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及其社会影响根深蒂固,又遭受着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的状况,他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框架,并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国家民主革命胜利后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从而确定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和路径,使中国的现代化由空想开始变为现实。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X人,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