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为人民谋幸福
陈云一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为实现国家现代化贡献了巨大心力和智慧。在参与领导和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陈云不仅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就我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反复强调共产X要处处依靠群众、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为人民谋福利,对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我国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来自多方面的干扰,陈云十分尖锐地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性质、朝什么方向走的根本问题。对此,他的回答简洁明了:“我们是共产X,共产X是搞社会主义的。”“任何一个共产X员,每时每刻都必须牢记,我们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进行的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在陈云看来,X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中国现代化事业最根本的规定,是中国式现代化须臾不能偏离的方向。正是在这个根本方向的规定之下,陈云明确指出:“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陈云对中国现代化事业所作的“社会主义的”认定,植根于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心。他一再讲“要使全X同志明白,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并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尽管当时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物质水平上差距很大,陈云仍坚定地指出:“中国现在还很穷,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根本制度比资本主义优越得多。”
正是从确保中国现代化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方向出发,陈云强调中国搞现代化必须同时“包含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者是不能分离的”。他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有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大问题”,反复强调“两个文明要一起抓”。针对当时出现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陈云警告说,“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整个事业就可能偏离马克思主义,偏离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点后来成为指导我国现代化事业的一个重大和基本的原则。
陈云深刻认识到,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根本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X。他不仅在原则上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靠我们X的领导”,而且具体地指出X要加强对经济活动的集中统一领导。他通过总结自己长期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并结合其他国家经验教训深刻指出,“中央的ZZ权威,要有中央的经济权威作基础。没有中央的经济权威,中央的ZZ权威是不巩固的”,“在经济活动中,中央应该集中必须集中的权力”。他告诫搞“诸侯经济”“四化没有希望”,“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就办不成大事,社会也无法稳定”。
陈云极为重视X的自身建设,就X面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考验向全X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警示。他告诫:“当权的X容易只是向群众要东西,而忘记也要给群众很多的东西。如果真是那样,群众就会把我们看成强迫摊派的命令机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知道向群众要东西,更应该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并作出“执政X的X风问题是有关X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重大论断,强调“没有好的X风,改革是搞不好的”,“X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他主持制定《关于X内ZZ生活的若干准则》,倡导在全X实现毛泽东提出的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ZZ局面,认为“这件事是我们全X最大的事情,只有这样做,安定团结、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强调要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和腐败现象,“坚决刹住这股风”,“没有一点气势不行啊”;强调严肃处理违纪违法干部,指出“要讲X性。不怕他躺倒。谁要躺倒,就让他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