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的进展与优化方向
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稳中向好,一个重要方面是为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企业等经营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从企业的筹备、开办到最后的关闭、清算,整个过程所涉及的体制与政策因素,都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涉及投资经营的活跃度、社会的创新度,以及地区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能力。这是考察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状况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的主要进展
营商环境的构造主体是政府。近年来,各级政府围绕营商环境建设和优化做了大量工作。从X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到各个地方政府积极努力,我国营商环境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企业等面临的体制与政策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世界银行的国别评价报告一般以十项指标的具体办理状况作为评价标准,包括开办企业、申请建筑许可、获得电力供应、获得信贷等,通过这些事项办理体现的效率、成本等来评价一个国家营商环境的状况,并进行排位。我国的取样地主要是北京和上海。世界银行对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世界排名从2013年的96位上升到2018年的31位。按照世界银行报告的排位,我国的营商环境状况超过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当然,这两年世界银行停止发布原有的评价报告,称将重新构建新的评估体系来评估各经济体的商业和投资环境。但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且力度越来越大。从实际看,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普遍认可的进展,抓营商环境建设已成为很多地方X委政府的一种行动自觉。
把营商环境建设主要放在“提效”和“让利”上,既有局限也不可持续
总体上说,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建设主要围绕两个词展开。一个是“提效”,即提高效率;另一个是“让利”,即提供优惠。所谓“提效”,就是对原来审批程序过繁、耗时过长、成本过高的审批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提高效率。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主要是基于此来下力气的。其路径主要依靠体制改革、管理创新和科技手段赋能。而“让利”主要是通过对投资经营主体施以差别化的土地、财政和金融等政策来体现。在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地方政府把它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提效”也好,“让利”也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都是必要的。企业希望在项目上相关审批尽可能减少,在时间上尽可能缩短,在成本上尽可能降低,也希望在土地、贷款、税收等方面获得优惠。所以,对于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