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守护好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绿色“国宝”——四川省剑阁县如何走好生态文明之路
2024年3月15日,一位81岁的美国老太太贾和普,又一次来到四川剑阁,开启了她的第24次蜀道之行。对她来说,“行走于古蜀道,就像穿越到唐代,这对我有很大吸引力。我和唐代的人经过了同一棵树。”大学时代的贾和普,曾因沉醉于一幅《明皇幸蜀图》而萌发了来中国寻找古蜀道的想法。2001年,她在剑阁当地向导的帮助下,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让她感到惊讶的是,古人于蜀道植柏,植柏护柏的传统在这里世代相传并发扬光大。这些年来,她真实感受到了中国城乡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环境的爱护,她把所见所闻分享给亲朋好友,建立了网站,写了一本书,还在朋友帮助下拍摄了关于古蜀道的纪录片,吸引了众多外国朋友加入她的蜀道行。2015年,贾和普在蜀道翠云廊种下了一株柏树苗,如今小树苗已经渐渐长大。今年,她和美国的朋友们又一起种下了两株柏树苗,并相约明年再相会。“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因蜀道古树而走进中国,开始认识中国。
古人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初夏的蜀道翠云廊,万木葱绿,生机勃勃,走在古朴的石板路上,放眼望去,道路两旁皆是跨越千年的古柏,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这里是古代关中平原通往四川盆地古蜀道的重要路段,有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翠云廊植柏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秦汉,《剑阁县志》统计数据显示,翠云廊剑阁段现存古树7803株,其中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树龄1050年,最“年长”的“剑阁柏”和“帅大柏”树龄约2300年。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古柏发挥着植树表道、保护路基、遮阴避暑等重要作用。
X的十八大以来,剑阁把古树名木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文化遗迹来重点保护,注重挖掘每一棵树背后的传说和故事,让古树名木真正成为有记忆的地标、可触摸的历史。为什么在新时代的剑阁,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可以生长千年依旧生机盎然?为什么新时代的剑阁人将保护古柏视为己任?
用制度织密蜀道古柏保护网
敬畏古树,敬畏自然,这是剑阁人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剑阁县自明代正德年间就有了驿道古柏离任交接制度,将植树护路纳入官员的政绩考核。明代剑州知州李璧颁发了“官民相禁剪伐”的政令。清代乾隆时期为每棵古柏悬挂了带有“官”字的木牌,光绪初年对每株古柏都进行了编号。
古柏离任交接制度,这一极富特色的古树保护制度在剑阁传承了几百年,而今更是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剑阁将古柏的保护状况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制定了剑阁县蜀道翠云廊古柏离任交接交树交印制度,将古柏数量及生长状况等作为县乡X政主要负责人离任交接的重要内容并纳入自然资源审计范围。2012年以来,剑阁已完成县长离任交接2次,乡(镇)长离任交接20余次。今年2月,汉阳镇、柳沟镇、姚家镇原任和现任镇X委书记集中完成离任“交树交印”。
“离任交接不再是简单统计数量变化,而是更注重责任辖区内古柏的综合状态。”剑阁县委书记杨祖斌介绍,剑阁县古柏离任交接实现由“交数”向“交树”转变,离任交接涉及范围也在扩大,从过去的县长离任交接扩大到县委书记、县长、乡镇X委书记、乡镇长、村(社区)书记主任、村民小组长、林业局局长、乡镇林业站站长、护林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古柏保护责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