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推进新型工业化构筑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X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对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作出全面部署,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和X中央决策部署,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历史主动,奋力谱写推进新型工业化新篇章。
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和时代要求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X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X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重要原则、重点任务、方法路径,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支撑,是构建大国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和时代要求,更好地推进新型工业化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工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技术创新、保障物质产品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创造高质量就业、带动其他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一国工业化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其现代化的进度和程度。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没有强大的工业,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是新发展理念在工业领域的生动实践。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牢牢把握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充分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各产业有序衔接、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形成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基本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作为创造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的战略支点,是国内大循环最重要的基础,也是积极参与国际循环的基本盘。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整优势、体量大的规模经济效应,以量变促成质变,在保持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基础上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消除短板弱项,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形势
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共产X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X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大力推进工业化,逐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X的十八大以来,在长期接续奋斗的基础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