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23年甘肃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县乡卷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在H市西北角,依山傍水的W县,是全市唯一没有工业园区的县。
“没选择,有时是最好的选择,对W县发展来说正是如此。”县委蓝书记对W县的情况有清醒认识,“土地资源的受限、空间发展的制约,决定了W县不能走‘工业兴县’的道路,只能另辟蹊径,一门心思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近几年,W县根据省市发展规划,结合美丽城镇建设要求,扎实推进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产值年均超亿元,接待人次年均超100万,旅游过夜人次年均突破11.8万。W县获得“全国旅游百强县”等多项国字号荣誉。
在W县房车露营公园,深耕户外领域20多年的老徐见证了一次行业热潮。以2021年“五一”小长假为例,5天营业额近50万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近5倍。“热潮”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而是来自长久的铺垫和布局。
W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户外旅游是W县精心打造的金名片。2014年,W县引进了占地约800亩的“野天堂”项目。此后,山地摩托、滑翔伞等项目纷纷落地,最具代表性的是民宿的发展。W县是H市民宿起步最早、数量最多的县,民宿(农家乐)近千家,占H市近40%。
2021年接待游客730余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30多亿元。
“盘活民宿的‘非假日’经济,是W县的重要探索。”蓝书记介绍,去年开始,时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W县试行“卫星办公”。这些企业依靠信息网络等技术手段,将设立在县里的办公点与位于城市的总部连接起来。县里首推136家精品特色民宿开展“卫星办公”试点。
“卫星办公提高了我们平时的入住率,成了很多科技企业‘闭关’的选择。”“竹·窗”民宿刘老板说。
2021年,W县成立县域产业运营公司,对16个全域景区村镇实施资源整合和市场化运作,打造组织领航、镇企合作、群众参与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民宿农家乐等特色经济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底,该公司已实现营收1900万元,带动农户营收超7500万元。
“蜜梨是我们县域发展的法宝。”山水果业陈总说。不久前,H市第十九届蜜梨生活节在W县举办,W县利用地方高校资源,与Z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全省首个蜜梨科技小院发布成果:通过“梨——羊——草”种养结合模式、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实现绿色生产,而且增产12%至23%。
W县近年来积极发挥果农合作社引领作用,打造共富工坊,在龙头企业带领下,2021年全县蜜梨栽培面积10多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28亿元,带动了3万多农户增收致富,蜜梨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企业奋力腾飞,我们保驾护航。当好企业‘娘家人’,是W县做好产业服务的宗旨。”蓝书记介绍。“县里组织了留抵退税政策专场解读会,一对一回答问题,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山水果业陈总每次参加“亲清”助企活动,都有新的收获。
今年以来,助企纾困工作专班开展服务指导7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0余个;深入解读惠企稳企政策;搭建商会“老底子”助企平台、双创园“新主角”助企平台,护航新老企业齐飞。
在最近刚举行的“亲清”助企活动上,蓝书记说:“我们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写好了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
材料2
2022年本应是L县山核桃丰产的大年,但由于高温干旱,产量只是略有增加。虽然产量受影响,但效益却创下了新高,这背后是一颗山核桃的转型升级之路。
多年来,L县山核桃产业生产主体众多,很多是家庭作坊,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并不鲜见。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山核桃销售市场的监管,但收效甚微。“为此,我们决定制定统一的标准,从而鼓励、引导、带动企业执行这个标准。”L县农业农村局古局长介绍。
2021年,L县发布“天目”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覆盖包括山核桃在内的众多农产品。县政府委托省山核桃产业协会牵头制定“天目”山核桃系列标准。9月,“天目”山核桃系列标准体系对外发布,包括炒制山核桃、手剥类山核桃和山核桃仁三个标准。标准起草人之一、省山核桃产业协会蔡秘书长说:“在山核桃领域20个标准中,我们这次制定的标准是最高的。”
“要获得‘天目’品牌使用授权,企业需要申请,产品要符合我们的标准。”古局长说。目前已有8家山核桃企业获得授权,L县太康炒货食品厂就是其中之一。“现在,我们有两款产品用了‘天目’品牌。”程厂长说,“这两款山核桃的品质是我们产品中最好的。”获得“天目”品牌使用授权后,程厂长感受最深的是品牌推广的力度大大提升。“‘天目’需要好的产品来支撑,我们也需要‘天目’这个公共品牌提升消费者的认可度。”
“市场监管部门会不定期抽查,如果授权企业的‘天目’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将撤销授权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在一定时间内禁止该企业再申请。”古局长表示。
L县山核桃加工企业有280多家,年加工能力3万吨,光是龙水镇就集聚了170余家炒货食品加工产业链企业。但这些企业大多是给品牌企业代加工,尽管做自己品牌的也有,然而规模、名气都不大,没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蔡秘书长说:“为品牌企业做代加工利润薄,只有更多品牌企业成长起来,L县山核桃的品牌价值才会更大,才能分享到山核桃产业带来的更多效益。”
2022年,天生记总部落户龙水镇,L县终于有了第一个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坚果类品牌。天生记杨副总经理深耕坚果领域20多年,他说:“将总部从省城迁到L县,不仅有公司发展的考量,也有助力L县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情怀。”
透过玻璃,天生记山核桃加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自动化、数字化程度很高。“没有什么不能看的,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杨副总经理说,数字工厂9月初投用,如果L县其他山核桃加工企业有打造数字工厂的需求,他们愿意提供帮助。
“看着都是山核桃,但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企业文化、品牌宣传等方面,天生记更有优势。”在程厂长看来,大家可以合作,一起将山核桃产业做强做大,“如果整个市场能做得更大,效益进一步提升,大家都可以从中受益。”而在古局长眼里,天生记的到来,更为重要的是“带来理念的变化”,包括规范经营、现代化生产、市场营销、科技研发等。
几年前,因山核桃种植规模无序扩张,加之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山坡植被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山核桃品质逐年下降。L县痛定思痛,于2019年9月起开展了一场生态修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