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16年广东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乡镇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选词填空。从题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文意的一项。
1.干部走进基层,在实践中增长(),是锻炼干部、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A.才学
B.才华
C.才干
D.才智
【解析】C。空格所填词语搭配“增长”,表示在实践中获得的办事情的经验和工作才能的提升,对应“才干”。“才学”强调的是学识,“才智”强调的是智慧,均不指工作才能的提升和实践经验的增长,排除A项和D项。“才华”多指文才,通常搭配“展示”,和“增长”搭配不当,排除B项。C项当选。
2.农村电网()升级,事关广大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
A.改造
B.改线
C.改变
D.改良
【解析】A。空格所填词语搭配“农村电网”,和“升级”形成并列,指把不合理的落后的农村电网进行修改或变更,使其符合现有的需要,对应“改造”。“改线”仅表示线路的改变,不包括其他设备的更换,表述片面,排除。“改变”通常和“行为”“习惯”搭配,“改良”通常搭配“性能”“产品”,均不与“农村电网”搭配,排除C项和D项。A项当选。
3.个人成长进步靠什么?有人说靠组织培养,有人说靠自身努力。实际上,二者并不()。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成长进步既离不开组织培养,也离不开自身努力。
A.相关
B.统一
C.重复
D.矛盾
【解析】D。根据空格后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成长既离不开组织培养,也离不开自身努力”,可知横线所填词语表示两者并不冲突和矛盾,对应D项。“相关”“统一”与文意相反,排除A项和B项。文段强调两者关系密切而非“重复”,排除C项。D项当选。
4.如果仅仅将农村示范点建设当成供人参观、应对检查的门面工程来打造,则与示范点建设的初衷()。
A.大相径庭
B.不谋而合
C.南辕北辙
D.不约而同
【解析】C。空格表示“将农村示范点建设当成供人参观、应对检查的门面工程”的行动与“示范点建设的初衷”不一致,方向是相反的,C项“南辕北辙”表示行动与目的相反,符合文意,故当选。“不谋而合”“不约而同”与文意相反,排除B项和D项。A项“大相径庭”强调两个事物差别很远,大不相同,不能形容行动和目的的关系,排除A项。因此C项当选。
5.随着国际反腐合作深化,外逃腐败分子难逃()的命运。
A.害群之马
B.瓮中之鳖
C.井底之蛙
D.涸辙之鲋
【解析】B。空格表示“外逃腐败分子”在国际反腐合作深化的形势下必然会被抓获,逃脱不了的命运,B项“瓮中之鳖”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符合文意,当选。A项“害群之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的人,“涸辙之鲋”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均不能表示腐败分子必然被抓的命运,均排除。B项当选。
6.政府部门应该在社区治理中鼓励社区自治。假如政府部门在这过程中(),没有处理好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的关系,那么,最终所作出的决策就很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
A.李代桃僵
B.萧规曹随
C.越俎代庖
D.广纳良言
【解析】C。由文段“政府部门应该鼓励社区自治”以及后文没有处理好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之间关系会引发社会矛盾可知,应该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的作用,政府不能越权过度干涉,C项“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职能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符合文意。A项“李代桃僵”是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B项“萧规曹随”指后人沿袭前人遗制,D项“广纳良言”意为充分吸收好的建议,均不能体现干涉替代之意,排除。C项当选。
7.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的工作十分繁杂,()的压力十分巨大。
A.承担承载
B.承担承受
C.承接承受
D.承接承载
【解析】B。第一空,“承担”是指承接、担当,应搭配自己本应完成的工作,与前文“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的内容对应准确;而“承接”是指承受、接受,应搭配别人委派给你的工作,与文意不符,故排除C、D两项。第二空,搭配压力,显然“承受压力”为固定搭配。
8.创新的目的不是发论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科技的真功夫。让创新更紧密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把创新实实在在地()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是创新的要义所在。
A.发挥转变
B.凸显催化
C.反映转换
D.彰显转化
【解析】D。第一空,由文意可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体现出科技真功夫的特点,A选项“发挥”搭配不当,排除。其余三项搭配均可。第二空,使创新意识真正在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上发挥作用,即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转化”,D项当选。B项中“催化”意为促进、加速发展,体现不出由意识转化为具体事物的含义,排除。C项“转换”是指从一种形式转变到另一种形式,往往是在同类事物之间进行,不适合于理念和实物,排除。因此D项当选。
9.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将明礼知耻()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同时,应()古今中外礼仪礼教之精华,把明礼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新水平。
A.贯彻融合
B.落实吸取
C.贯穿融汇
D.实行继承
【解析】C。第一空,文段意为应该把明礼知耻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D项“实行”不能与介词“于”搭配,排除。其余三项均可搭配,但“贯穿”指穿过、连通,相对于“贯彻”“落实”而言,更能够体现出明礼知耻从头至尾都体现在核心价值观实践全过程中的含义,故基本锁定C项。第二空验证,“融汇精华”搭配合理,体现出我们不断吸纳汲取众多礼仪礼教精华的特点,符合文意。因此C项当选。
10.()农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技推广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将促进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农村科技队伍的壮大。
A.发展培育强化
B.加强培训建立
C.创立培养加强
D.发展培训加强
【解析】A。第一空,C中的“创立”往往搭配基金、企业等,一般不与“教育”搭配,排除C选项。第二空,“培训”是传授知识技能等使能力水平得到提升,而“培育”是指培养教育,使其发育成长,符合“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成长的特点,因此“培育”更恰当,排除B、D两项。第三空验证,“强化服务”为常见搭配。
二、片段阅读。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11.扶贫工作组下村了解扶贫工作时,某贫困户感慨道:“扶贫,光给钱不行,关键是得给条致富的路。”
以下不符合该贫困户的原意的是()
A.扶贫工作不能只给钱
B.扶贫工作要为贫困户指明致富道路
C.扶贫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D.扶贫工作不用给钱但要给致富办法
【解析】D。题干要求选非,贫困户所感慨的原意为,给钱固然好,但不能只给钱,更关键的是给致富的路。A选项对应前半句意思,B和C选项对应后半句意思,而D选项“不用给钱”则是对贫困户原意的曲解,表意过于绝对。因此本题D项当选。
12.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一个地区X委政府整体工作水平的综合衡量,经济发达而环境污染不是生态文明,山清水秀而贫穷落后也不是生态文明。
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是()
A.经济发达地区有可能是生态文明地区
B.山清水秀地区有可能是生态文明地区
C.贫穷落后地区有可能是生态文明地区
D.生态文明建设能衡量地方X委政府工作水平
【解析】C。题干要求选择选非,由“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一个地区X委政府整体工作水平的综合衡量”可知,D项“能衡量”理解正确,排除;“经济发达而环境污染不是生态文明”,言下之意为:虽然经济发达可能是生态文明,但只要环境污染了就不是生态文明,因此A项理解正确,排除;B项与A项同理,排除;而C项不能从文段任何一处理解得出。C项当选。
13.从2006年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以来的10年间,农村经历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变,农村社区建设也从最初的实验阶段逐渐过渡到深入试点阶段,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是()
A.农村社区建设即将取得全面成功
B.农村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C.农村社区建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D.农村在过去的1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解析】A。题干要求选非,由文段“取得了很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可知,B、C项“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理解正确,故排除B项和C项;由文段“10年间,农村经历了……的巨变”可知,D项理解正确,排除;整个文段都在讲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去,而A选项“即将”是对未来的预测,无法从原文理解此意。
14.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一方面离不开激发民智,汇聚民力,另一方面要发挥高端人才的关键作用。只有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聚集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努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才能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夯实人才基础,为提升综合国力注入强大推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才是创新的一部分
B.人才是创新的特点
C.人才是创新的关键
D.人才是创新的原因
【解析】C。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观点: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后文为解释说明部分,文段首句为中心句,结合选项,C项正确。A选项“一部分”程度过轻且表述不明确;B项“特点”无中生有;D项“原因”无中生有。因此C项当选。
15.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重要的是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第一个转变已接近完成,但第二个转变明显滞后,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模式尚未完全形成。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与两个转变不同步有很大关系。延续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效增长、实现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
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是()
A.我国不少地方仍存在经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现象
B.两个转变同步进行可减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
C.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
D.我国经济增速已经完成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解析】D。本题为细节判断题,文段与选项一一对应。A项可由“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明显滞后”得出;B、C两项对应尾句内容,此三者均与原文相符。D项“已经”一词与文段表达的时态不一致,原文是“已接近完成”说明还未完成。本文为选非题目,所以D项与原文不一致。选择D项。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给出一个数列,缺少其中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16.-1,3,-3,5,-5,7,()
A.7
B.8
C.-7
D.-8
【解析】C。观察发现数列奇数项分别为:-1、-3、-5、()为连续负的奇数列,下一项应为-7。选择C项。
17.13,26,39,52,()
A.55
B.65
C.75
D.85
【解析】B。数列变化幅度较小,优先考虑做差。相邻两项做差后均得13,故下一项应为52+13=65。
18.1,2,3,10,39,()
A.157
B.257
C.390
D.490
【解析】D。数列变化幅度较大,幂次无规律,从后向前推发现,39=10×3+32,10=3×2+22,3=2×1+12,即an=an-1×an-2+(an-2)2——第三项=前两项的乘积+第一项的平方。因此下一项为39×10+102=490。D项当选。
19.12.7,20.9,31.1,43.3,()
A.55.5
B.57.5
C.57.7
D.59.7
【解析】B。由题意可判断数列为小数数列,简单观察后无规律可循,但数列整体呈现递增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小,考虑作差,得到新数列为8.2、10.2、12.2、(),为公差是2的等差数列,可判断括号内数值为14.2,则题目所求为43.3+14.2=57.5。因此选择B项。
二、数学运算。通过运算,选择最合适的一项。
21.甲乙丙三人参加一项测试,三人的平均分为80,甲乙两人的平均分为75,乙丙两人的平均分为80,那么甲丙两人的平均分为()
A.70
B.75
C.80
D.85
【解析】D。方法一:根据已知条件三人的平均分为80,甲、乙平均分为75,乙丙平均分为80可得,甲+乙+丙=80×3=240,由甲+乙=75×2=150,则丙=90;由乙+丙=80×2=160,则甲=80;甲+丙=170。所以,甲丙两人的平均分为170÷2=85分。
方法二:甲+丙=2(甲+乙+丙)-(甲+乙)-(乙+丙)=2×80×3-75×2-80×2=170;所以,甲丙两人的平均分为170÷2=85分。选择D项。
22.一批零件若交由赵师傅单独加工,需要10天完成;若交由孙师傅单独加工,需要15天完成。两位师傅一起加工这批零件,需要()天完成
A.5
B.6
C.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