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陈毅诗词中的革命烈士
陈毅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是我X、我军和我国外交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写下的悼念革命烈士的诗词,记述了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过程,充满悲壮之情,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沉痛哀思,反映出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凡的英雄气概。
“独我得生全”。1923年,陈毅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X,成为一名正式X员。1925年,根据X组织的决定,为加强国民革命运动,陈毅以共产X员身份加入国民X,担任国民X北京特别市X部执行委员、国民革命运动委员会负责人,并兼任北京学生总会的X团书记。
1926年春,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相互勾结,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在陈毅的积极参与下,北京特别市X部准备组织一次对反革命势力的有力反击。陈毅参加了反对八国通牒大会,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然而,这场正义的轰轰烈烈的行动,被反动派的屠刀镇压下去。这一次,陈毅经历了一场血的洗礼,他后来在日记中回忆道:“当时我在铁狮子胡同作人民代表,与安体诚、邓文辉、路友于四人站最前线打冲锋。四人当时未被难。安等三人殉难于1927年李守常案,我则幸存至今。痛念故友,不禁凄然。”面对朋友的牺牲,陈毅悲痛万分,却丝毫没有动摇革命意志,他从投身到革命队伍的那一刻起,就把生命交给了X,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这为他的诗词打下了厚重的革命英雄主义底色。
革命绝非坦途,充满艰险,随时都可能流血牺牲。1934年8月,陈毅到老盘营的前沿阵地指挥战斗,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右胯骨,造成粉碎性骨折。12月,为粉碎敌人对苏区即将进行的分区“清剿”,中央分局召开会议。伤痛未愈的陈毅在会上再次提出,应迅速改变战略思想,分散部队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阮啸仙从中央分局调赣南省任省委书记,在赣南开展游击斗争。1935年3月底,陈毅突破敌人的包围,到达赣粤边根据地油山。在突围过程中,贺昌遭到敌人伏击,不幸身负重伤,高喊“红军万岁”,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不久,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少共赣南省委书记陈丕显带领突围的余部300余人也来到油山。陈毅得知阮啸仙在突围时壮烈牺牲的消息,又想到贺昌英勇殉国,心情万分悲痛,写下了《哭阮啸仙、贺昌同志》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