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的四维路径
X的十八大以来,X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面对“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使命要求,建好“大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办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大思政课”的本质是“课”、核心是“思政”、特色是“大”,既强调了思想ZZ理论课“关键课程”地位,又明确了思想ZZ教育在全局调动育人主体、全面发掘育人资源上的系统性要求。构建高质量的“大思政课”,关键在于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推进思想ZZ教育改革创新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大课程”、建好“大师资”、建设“大课堂”、建立“大机制”。
以“大课程”推动“大思政课”守正创新。“大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ZZ教育改革的新形态,不仅要求高校从思政课的课程体系上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大课程”,而且要求从整体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上构建以思政教育为核心的“大课程”,全方位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围绕“大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功能作用,不断加固思政课的主渠道,强化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内在关联,打造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整体联动的“大思政课”课程内容体系。在思政必修课建设中,提升课程开设的梯度化,明确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到“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再到“感悟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螺旋式上升育人主线,巩固思政必修课的“核心带”地位;在思政课课程群建设中,加强课程开发的区域化,立足“大历史”、聚焦“新时代”,统筹全校力量打造一系列选择性必修课,拓展思政选修课的“宽平台”功能;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建设中,凸显专业群思政元素的特色化,促使单课程协同向课程群协同转化,提升专业人才培养中思政育人的精准度,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