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日本“7·23长崎大水灾”的深刻警示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暴雨、强风、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不仅对城市社会经济造成影响,也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1982年7月23日,受梅雨锋影响,日本长崎县出现特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这就是日本著名的“7·23长崎大水灾”。由于该事件成灾范围广、社会影响大,不仅为日本的城市安全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全球对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深刻思考。
一场历史性暴雨让长崎县损失惨重
长崎县位于日本九州岛西北部,该地区地形复杂、温暖多雨,属于典型的海洋性气候。1982年7月初,该地区迎来连续数十日的降雨天气。其间,地方气象台多次发布大雨警报,但人们对雨天早已习以为常,并没有意识到灾难正在临近。23日傍晚,受活跃梅雨锋和低气压的共同影响,长崎县遭受突发强降雨袭击。晚上7点后,部分城市出现排水问题,道路淹水导致城市交通瘫痪。晚上8点左右,长崎县多地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长与町地区1小时内的降雨量更是达到了187mm,这是有记录以来日本历史上每小时降雨量的最高值。
伴随强降雨,长崎市内的中岛川、浦上川、八郎川等河流开始泛滥,部分地区还因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与此同时,长崎县多地出现大规模停电,煤气管道破裂进一步引发煤气泄漏事件,对居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突发强降雨一直持续至23日晚上11点半左右才结束,长崎县多个城市街道被洪水淹没,由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城市建筑物和住宅也造成了毁灭性破坏。由于此次强降雨事件成灾范围广、社会影响大,日本长崎县将这一事件命名为“7·23长崎大水灾”。据统计,该事件最终造成299人死亡,805人受伤,39755间房屋被不同程度毁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153亿日元。
长崎大水灾推动了日本城市防灾规划建设
“7·23长崎大水灾”发生后,人们首次意识到了城市型水灾的严重危害。为了分析城市受灾原因及应对策略,日本长崎县专门成立了城市防灾规划委员会,其目的就是要从“7·23长崎大水灾”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为建设防灾型城市提供可行性建议。1984年3月,该委员会公开了调查报告,其中指出应对措施缺乏和民众防灾意识不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