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邓小平如何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改革开放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邓小平在领导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进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着力解决深层次体制问题、依靠实践解决现实问题,既做到纲举目张,又坚持统筹兼顾,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
“我们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领导者ZZ素质和担当精神的重要体现。早在1975年主持全面整顿时期,邓小平就指出:“现在问题相当多,要解决,没有一股劲不行。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他冒着巨大的ZZ风险,大刀阔斧地进行全面整顿,系统纠正“左”的错误,使人民在动乱年代看到了希望,赢得了X心民心,为后来进行改革开放做了准备。
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后,鉴于当时在科教领域存在着大量问题,主动要求分管科学、教育工作。他很快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与30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共商问题的解决之道。他风趣地说:“我愿意给你们当总后勤部长。”在与会者建议尽快改变用推荐的办法招生时,他当即拍板决策恢复高考。座谈会最后一天,他对新中国成立后17年科教发展的评价、调动积极性、体制和机构、教育制度和教育质量、后勤工作、学风等6个方面的问题发表了总结性意见,为推动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发挥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面临着堆积如山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历史遗留的,解决起来难度很大,还有一些问题是在实践过程中新产生的,躲不开、绕不过。对于这些棘手难题,邓小平不回避、不遮掩、不拖延,而是坦然承认“我们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有许多事情要做”。他要求广大X员干部要“敢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认为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邓小平特别关注具有根本性、长期性、普遍性、战略性的问题,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