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埃及汉学家阿齐兹:让阿拉伯世界更好认识中国
阿齐兹(AbdelAzizHamdi)是埃及知名翻译家和汉学的重要创立者,被誉为“中阿人民的友好使者”。阿齐兹现为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埃及高级文化理事会翻译委员会委员、埃及作家协会会员,同时担任世界汉学家理事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埃及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在近半个世纪的汉学生涯中,他始终专注于中文教学、汉学研究及翻译工作,为推动阿拉伯国家民众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阿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杰出贡献,曾获中埃文化交流贡献奖和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在中埃友好交往中迈上汉学求索路。阿齐兹的漫漫汉学求索路,始终是与新中国成立后日益密切的中埃友好交往分不开的,亦因此为埃及汉学的创立发挥了奠基作用,而被视为第一代埃及本土汉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埃友好交往进入新阶段,双方文化交流于1954年正式启动,每年互派留学生,同时中国向埃及派出中文教师,由此开启了当代埃及中文教学体系化之先河。1977年,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正式成立埃及第一个中文院系,阿齐兹是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招收的第一批中文专业本科生。阿齐兹回忆道:“那时候,在我们埃及没有人学中文,也无人会说中文,自然不能满足两个国家友好交往的需要。所以,艾因·夏姆斯大学跟中国教育部签订协议,开设了中文系。我是该系的第一批中文系学生,我们第一批只有12个同学。”当时,给他们授课的并不是埃及本土老师,而是中国教育部派来的两位中文博士,阿齐兹至今仍然记得他们。
阿齐兹在埃及国内学习中文一年之际,恰逢中国驻埃及使馆致函艾因·夏姆斯大学,可以提供选派埃及优秀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前往中国学习一年的机会。1978年冬,他来到位于五道口的北京语言学院(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学习。自此,阿齐兹的汉学求索之路始终未曾脱离中国,多次前往中国拜师深造,特别是在学术导师北京语言学院李润新教授的指导下,先后攻读了中国现代文学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完成的硕士论文《丁玲和她的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博士论文《论柳青的文学创作道路》,在答辩中都获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