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对空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多种因素导致的需求不足和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以及由此引起的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内需增长的调节机制,对于有效应对需求收缩、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实现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意义重大。
高度重视需求收缩及经济增速下降
2010年以后,受国内外复杂因素影响,我国三大需求中的出口和投资增速显著下滑。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受其影响,利益分配格局日益由增量博弈转向存量博弈,合作因素减少而对抗因素增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复杂变化,使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显著下降。2010—2023年,美元口径的出口增长率由31.3%降低为-4.6%。从国内看,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影响,特别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平衡问题影响,投资增速显著下降。
需求不足,会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失衡,进而使经济增速下降。经济增长也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互为条件、共同运动,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新的不平衡的动态过程。从社会再生产角度看,生产创造供给,而分配形成需求,供给与需求通过交换实现互动和转化。马克思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分配借社会规律决定生产者在产品世界中的份额,因而出现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在考察供给与需求关系时,既要注意生产和供给对需求的重要作用,例如形成就业与收入,利润和投资;也要注意需求决定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生产和供给的作用,例如特定生产和分配关系对各主体收入增长的作用,对积累和投资的作用,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刺激或制约,前面分析的影响出口及投资的因素等。相较生产和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的变化更为活跃、需要的时间更短,因此在宏观经济总量关系变动中,往往发挥着主导作用。需求不足,会使生产和供给增长放缓。例如企业缺少订单时,就会减少生产。从宏观上看,则表现为经济总量供大于求,以及经济增长率下降。从这一关系看,实际经济增长率是由潜在经济增长率及特定时期的需求增长率共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