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我国在西部地区实施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湿地保护与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系列措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西部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尚未根本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加强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对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持续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保护,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守底线”
强化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保护,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好底线。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国土是绿色发展的空间载体,西部地区拥有全国72%的国土面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需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并结合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实现不同功能空间的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针对区域性、流域性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建立从问题识别到解决方案的分区分类管控策略,因地制宜实施“一单元一策略”的精细化管控,防止“一刀切”。其中,成渝、北部湾、宁夏沿黄等城市化地区应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三江源、塔里木河、石羊河等生态功能区应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河西走廊、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农产品主产区应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一方面,持续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以生态本底和自然禀赋为基础,关注生态质量提升和生态风险应对,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其中,要特别重视并大力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青藏高原和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以及京津风沙源头治理等。另一方面,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