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06年辽宁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B卷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1.1,8,9,4,(),1/6
A.3
B.2
C.1
D.1/3
2.123,456,789,()
A.1122
B.101112
C.11112
D.100112
3.1,0,9,26,65,()
A.123
B.124
C.125
D.126
4.2,6,13,39,15,45,23,()
A.46
B.66
C.68
D.69
5.133/57,119/51,91/39,49/21,(),7/3
A.28/12
B.21/14
C.28/9
D.31/15
二、数学运算: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遇到难题,可以跳过暂时不做,待你有时间再返回解决它。
6.19981999+19991998的尾数是:
A.3
B.6
C.7
D.9
7.1/(12×13)+1/(13×14)+…+1/(19×20)
A.1/20
B.1/30
C.1/40
D.1/12
8.汤姆步行,第一天走了216公里,第二天又以同样的速度走了378公里,如果第一天比第二天少走了3小时,问他旅行的速度是多少公里/小时?
A.31
B.38
C.50
D.54
9.20032003×2002与20022002×2003的差是
A.2002
B.0
C.1
D.2003
10.半径为5厘米的三个圆弧围成如右图所示的区域,其中AB弧与AD弧为四分之一圆弧,而BCD弧是一个半圆弧,则此区域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A.25
B.5π
C.50
D.50+5π
11.假设5个相异正整数的平均数是15,中位数是18,则此5个正整数中最大数的最大值可能为
A.24
B.32
C.35
D.40
12.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有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
A.22
B.18
C.28
D.26
13.一根竹竿插入水中,浸湿的部分是1.8米,再掉过头来把另一端插入水中,这时这根竹竿还有比一半多1.2米是干的,则这根竹竿长多少米?
A.4.8
B.6
C.9.8
D.9.6
14.餐厅服务员正在洗碗,厨师问:来了多少人?
服务员说:客人每2位共用一吃饭碗,每3位共用一只菜碗,每4位共用一只汤碗,共用去65至晚,你说有多少位客人?
A.50
B.60
C.65
D.75
15.一种衣服过去每件进价60元,卖掉后每件的毛利润是40元。现在这种衣服的进价降低,为了促销,商家将衣服八折出售,毛利润却比过去增加了30%,请问现在每件衣服进价是多少元?
A.28
B.32
C.40
D.48
第二部分判断推理
二、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26.晕轮效应:是指个体在评价他人时的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也就是说当个体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据此,下列那句话表现了典型的晕轮效应?
A.李兴认为同事阿芳是个勤劳、热情的人,每天都提前到办公室帮助大家打扫卫生,可是有一天,阿芳没有帮他送报纸,李兴不免心中就犯嘀咕:原来阿芳也不是那么热情
B.高中一年级新生尹田目,发现第一天给他上英语课的老师漂亮,回家后他就不停地向家人诉说老师漂亮;对学生和蔼;讲课特别有经验……
C.张莉第一次外出旅游,妈妈告诉他旅途上可能会遇到小偷,上了火车后,张莉心里就一直忐忑不安,觉得谁都像坏人
D.曾山很乐观,他总是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对人的评价也总是积极的,认为人都是善良的,犯错误的人都是不小心的过失
27.辩护: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公诉人、自诉人的指控,证明自己一方无罪或罪轻,要求免除或减轻刑事处罚的诉讼行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那种情况属于辩护?
A.美国最高法院认为微软的商业行为已经违反了《反托拉斯法》,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于是对他进行起诉。微软清了美国最著名的律师替它辩解,要向法院证明其行为都是符合消费者利益的,也没有妨碍竞争
B.在一次校际辩论会上,反方三辩针对刚才正方三辩的话,做出了大量反驳,并陈述了自己的论点
C.在某一案件的一次审理中,原告一方极力向法官陈述被告的罪状,并一再强调被告所犯非轻,应处以什么样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