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未来战争中的城市攻坚战
科学技术变革、战争形态演进、作战手段翻新,催生城市攻坚的新样式。人口密布、高楼林立、管网交织等客观环境,更是加剧了城市攻坚的高难度。抢占未来城市攻坚战制高点,应做好战前谋划、分类施策,降低作战对城市环境带来的附加损失。
科学筹划设计
城市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各异,进而带来兵力运用、打法战法差异。一些地区冲突中,交战方紧扣作战地域不同城市特点,设计重兵强攻、围城促降、攻心策反等攻城模式。打好未来城市攻坚战,需要重点做好战前设计。对于常见的“星点式”城镇布局,如果采取一线平推的打法,造成的损失是难以承受的。可以突出“打”“围”“绕”3种模式,因城制宜、灵活施策。支点城市重在“打”,通过重兵集团突击、空突机降垂直闪击、无人机集群饱和攻击等行动,以优势兵力快速夺控目标,破坏防御支点;骨干城市重在“围”,长围久困、围中施打,割裂防御链条;次要城镇则能绕便绕,避免在价值不高的目标上过多缠斗,影响主要区域作战。
从现代城市防守的角度看,核心城市必然重兵拱卫,但囿于防卫区域众多,兵力部署做不到全盘兼顾,防御缝隙也就无法避免。针对这种状况,精准研判城市防御软肋,选择从薄弱处入手,采用垂直突入、蛙跳突击、渗透破袭等行动样式,可以扰乱原有的城防部署,策应主攻方向行动。攻取目标前,将稳局与夺城一体筹划,提前明确交战规则,详细标明必打、慎打、不打目标清单,确保既控制附带损伤,又尽力避免对目标打击的不彻底;提前储备稳局力量,预置防卫防护、稳固社会秩序等方案,确保城市稳控高效有序。
择要分类施策
由于城市目标军民混合、体系庞杂,合理运用打击方式至关重要。近年来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实战表明,城市攻坚作战之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因为打击精度、强度不足。打好未来城市攻坚战,需要根据目标的不同属性,采取不同的打击力度。重要军事目标是城市防守作战的主要承载和依托,必须在战术上高度重视,做好相关火力配置。基于联合作战大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