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如何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已日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新型生产要素。对于要素而言,其价值必须通过流通和交易才能得到体现。对于数据要素而言,这一点也不例外。只有当数据要素通过流通和交易,配置到那些有能力处理和利用它们的企业和个人手中,它的价值才能最大化。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因而要实现数据合法、合理、高效地流通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促进数据要素的更高效配置、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健全和完善数据流通的相关制度就成为当务之急。
数据流通制度的重要性
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而言,数据流通制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其重要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据流通制度是实现数据价值的前提条件。作为一种经济要素,数据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这两个重要的属性。当数据的量很小或者多样化程度不足时,其价值是相当有限的。而当把不同来源、不同维度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就可以产生出“1+1>2”的效果。在现实中,不同的数据会散落在不同的主体中,想要实现数据的整合,让数据的价值得到实现,就必须让数据有效地流动起来。而这一点的实现,必须有相关的制度作为前提。只有有了制度的框架,数据的流动才能更为有效,其价值的实现才能更为充分。
第二,数据流通制度是促进创新的重要推动力。科技创新的过程通常需要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乃至不同国家之间的通力合作。只有各部门之间有效实现数据的共通,才能有效实现创新的合力,让创新的进程得到有力推进。反之,如果数据不能有效流动,那么不仅创新的速度可能会由于缺乏协同而放缓,还可能导致重复创新、创新成果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唯有及时建立有效的数据流通制度,才能让数据更好地促进创新的进行。
第三,数据流通制度是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保障。在数字经济中,数据能够帮助企业和政府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制定更加科学的生产和管理决策,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更有效配置。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通过大规模数据的流通与分析,政府能够优化交通、能源、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分配,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只有建立完善的数据流通制度,才能让数据有效地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