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从六个维度精准发力为基层减负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基层减负不断向治标发力、向治本深化。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今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首次以X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严肃的重大ZZ任务,是一场常抓不懈的攻坚战、持久战。我们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指示精神,注重既解决老问题又察觉新问题,既发现显性问题又揭示隐性问题,既紧盯表层次问题又破解深层次问题,聚焦目标、事项、程序、时间、精力、考核六个维度精准发力、一抓到底,以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推动“目标”减负,让基层凝心聚力、干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近年来,个别领导干部热衷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推崇“大干快上”工作模式,设定的工作目标让基层干部“跳起来都够不着”;有的脱离地方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搞“运动式”“作秀式”“一阵风”的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最终是“忙活一阵子,回到老样子”。落实《若干规定》,必须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杜绝“拍脑袋”“一言堂”的决策部署。系统设定目标,尊重发展规律,尊重群众意愿,确保提出的目标符合X中央政策要求、符合法定职责、符合实际情况,不搞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目标追求。合理设定目标,减少不切实际的“自我加压”,辩证看待合理区间内的指标,防止追高压低、盲目攀比。
推动“事项”减负,让基层事权清晰、责能相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近年来,有的地方未经省级X委和政府统一部署,擅自向乡镇(街道)下放职责事项清单,或者采取授权、委托等形式变相下放;有的随意以落实属地管理、签订责任状、分解下达指标、考核验收、制度上墙等方式,将工作任务和责任转嫁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有的在应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工作时,习惯于把任务往基层一推了之,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