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谈话时间:2025年4月8日下午14:00
谈话地点:学校X员活动室
谈话人:XX(XXX支部书记)
谈话对象:X员教师(XX学科教师)
记录人:XX
谈话内容记录:
X支部书记:XX老师,我们近期都学习了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您的日常教学实践和与学生的深度互动,您觉得作为一名X员教师,我们所坚守的理想信念,这种“信仰的力量”,具体是如何融入到那些看似平凡的教学细节和师生交往之中的?在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您有哪些比较得心应手的做法?又或者,是否遇到过一些让您感到困惑或觉得难以把握的时刻?
X员教师:感谢组织的关心。我觉得“信仰的力量”不是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我对教育事业的敬畏心和责任感上。比如,备课时我会思考,除了知识点,这一课还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积极的启发?课堂上遇到学生思想困惑时,我会尝试用一些历史人物、时代楷模的例子,或者结合时事政策,引导他们辩证地看问题,而不是简单说教。例如,在讲授某篇课文时,我会特别强调爱国情怀/奋斗精神,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感悟家国情怀和时代责任。
困惑肯定有。有时感觉现在的孩子信息来源多元,思想活跃但也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如何巧妙地引导,既保护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又能有效传递主流价值观,确实需要不断探索和提升智慧。有时也会担心自己方式生硬,引起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