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市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品牌农业建设的决策部署,以财政资金为引领,累计安排市级财政资金2.9亿元,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财政杠杆撬动作用,拉动社会投入52亿多元,全力推动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涉农产品注册商标达2.2万多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227个,“**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高达613.8亿元,连续六年跻身全国“十强”,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第1位,连续三年荣获全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优秀城市。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融合化发展,以产业“育”品牌
市级财政投入9000万元政策引导资金,吸引社会投入约25亿元,全力构建品牌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产业与品牌协同发展。
(一)以扶持政策包育品牌。一是强化政策创新引领。在全国率先出台品牌农业奖补等政策,聚焦农业中华老字号品牌保护发展,大力支持创建国家、省市级知名产品品牌。对荣获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分别给予50万元、15万元一次性奖励。通过政策激励,胶州大白菜入选国家农业精品品牌培育计划,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达67个,登记数量居全省首位;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新增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榜首,总数达60个。二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围绕品牌农业全链条发展,制定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配套政策,形成系统完备的政策扶持包,为品牌培育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三是优化政策落实机制。建立政策落实跟踪问效制度,确保各项奖补政策精准落地,切实发挥政策资金效益,激发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品牌的积极性。
(二)以特色优势区育品牌。一是聚焦关键环节培育。从育种、种植(养殖)、加工、冷藏物流等核心环节发力,引导资金、人才、技术和数据等要素向胶州大白菜、大泽山葡萄等4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构建起产业与品牌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二是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依托特色优势区资源禀赋,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全市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54个,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区域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以特色优势区为载体,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为品牌培育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三)以优势产业链育品牌。一是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坚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着力打造畜牧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2条千亿级产业链,粮油、奶业等8条百亿级产业链,茶叶、蓝莓、胡萝卜等15条十亿级特色产业链。二是培育产业集群品牌。依托优势产业链,培育形成黄岛蓝莓、平度大花生、莱西畜产品加工等品牌农业集群。其中,西海岸新区蓝莓种植面积近10万亩,成为全国县域面积最大的蓝莓规模化生产基地;崂山茶以14.64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全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三是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加强产业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实现品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全程化监管,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