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思维创新与管理提升研修班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月××日至×××日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思维创新与管理提升研修班”。×××天集中学习和参观考察,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感觉收获比较大,不仅加深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更甚在一些方面颠覆了自己观念,可以说受益匪浅。
一、参加培训后的几点思考
本次培训共安排了16场授课,内容既涵盖了宏观层面(浙商精神与浙江经济、宏观经济与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战略解析与发展新机遇等),又涉及了微观层面(国企改革与多元发展战略、互联网+与产业转型升级等),也具体到了管理工具和专业知识(精准管理概论与精益化管理实践、对标管理专题、企业公关与危机管理等),期间有针对性地安排了四个典型现场教学单位,通过现场教学加深感观认识,应该说本次培训对自己的思维、认知有很大的冲击。同时,从更高的角度回看我们的集团,有些地方还是有差距的,值得我们深思:
应该说大部分参加培训人员包括我自己基本上是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行业,日常接触、活动范围基本都是×××行业,最多延伸到集团内所涉及的行业。作为×××企业应该说无论从资产质量、管理模式还是经济效益均处于行业前列,但通过本次专家教授的讲课和现场观摩,发现跳出×××行业,从国际、全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视角回头看×,××我们的经营发展理念、思维模式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
一是没有做到从产品思维到用户思维的真正转变。仍旧沿袭传通的“一切为了生产,一切服务生产”的供给模式,面对×××价格下行的市场,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以量补价”、“降本增效”,没有建立起真正的需求侧的“以用户为中心”、“合作共赢”商业模式,也很少考虑如何将我们的产品做到极至的“差异性”来吸引用户提高竞争力。
二是固守多年养成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闭门造车”的思维去创新、去探索转型升级,以致于很多创新没有跳出原有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框架,许多创新充其量称为改进或优化;转型发展的思路也大都局限于×××的上下游行业和传统行业,以基础行业的思维去寻求项目源,缺乏打破传统观念的思路和勇气。
三是从管理手段上,××××公司自去年开始推行的精益管理还没有真正融合于企业,并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在上世纪已广泛应用到欧美及日本制造业的精益管理手段,其经营本质无非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获取最大的回报,五大核心要素和七大意识相信大家经过一年的实践都基本掌握,但对比德国大众、美国福特、日本丰田各自不同的精益管理意识、理念和机制,发现我们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些理念也许已复制到我们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但是否真正融合到生产经营中,还值得商榷,至少离“成本领先、时间优先、服务领先、全面领先”的最终目标实现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