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大主任在全市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动员全市人大系统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推动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准确把握“三农”工作在全局中的基础性地位。“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从我市实际看,农业占GDP的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是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农村人口占比仍超过40%,乡村振兴直接关系到全市共同富裕的成色;农民增收致富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人大作为ZZ机关,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三农”工作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二)清醒认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近年来,我市“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78%;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50亿元,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20个。但也要看到,农业大而不强、品牌多而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存在短板,部分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特别是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保障粮食安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服务“三农”发展。人大在“三农”领域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和职能作用。要通过立法保障,完善“三农”法律体系,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在本市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通过监督问效,强化对涉农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管好用好涉农资金,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通过代表作用,凝聚各级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的智慧力量,搭建代表联系群众平台,把农民群众的所思所盼转化为政策举措,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全市人大系统要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