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入推进耕地保护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深入推进耕地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X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耕地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耕地保护的工作要求,总结我市在耕地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协同作战,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资源保障。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政府分管自然资源工作的副县(市、区)长,以及各乡镇(街道)相关工作负责人等。刚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加强耕地保护的战略意义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耕地保护,不仅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角度看,加强耕地保护是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市作为农业大市,耕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数量减少的压力持续加大,2024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亩,虽然通过占补平衡补充了同等数量的耕地,但部分补充耕地质量不高,影响了粮食生产能力。据测算,每亩高标准农田平均增产粮食公斤,而我市目前高标准农田占比仅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加强耕地保护,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就是在巩固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来,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加剧,部分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更加凸显了保障国内粮食供给的重要性。只有守住耕地红线,才能确保粮食供应稳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二)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角度看,加强耕地保护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传统的粗放式农业发展模式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市部分地区存在耕地土壤酸化、盐碱化问题,2024年土壤检测显示,县镇耕地酸化面积达亩,占该镇耕地总面积的%;区乡盐碱化耕地面积亩,影响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和生态修复,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良种良法、建设高标准农田等措施,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例如,我市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推广节水灌溉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24年小麦平均亩产达到公斤,较周边非高标准农田区域增产*%,农民亩均增收*元。
(三)从维护生态安全角度看,加强耕地保护是促进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保障。耕地不仅是生产要素,也是重要的生态要素,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我市地处平原,耕地在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过度开发利用耕地,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24年河流域因耕地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面积亩,淤积河道万立方米,影响了河道行洪和生态功能。加强耕地保护,实施轮作休耕、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能够恢复耕地生态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能够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资源和土壤环境。2024年,我市在县实施轮作休耕亩,减少化肥使用量吨,农药使用量吨,周边水体中氮、磷含量较上年下降*%,生态效益显著。
(四)从保障社会稳定角度看,加强耕地保护是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途径。耕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市农村人口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耕地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2024年,全市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亩,每亩耕地平均收益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如果耕地被非法占用或破坏,将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引发社会矛盾。2024年,全市因土地纠纷引发的信访案件达件,占农村信访总量的%,其中多数涉及耕地被侵占问题。加强耕地保护,严格规范耕地用途管制,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能够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环境。同时,通过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让农民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客观总结成效,清醒认识当前耕地保护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客观分析、认真对待。
(一)耕地保护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一是耕地数量得到有效保护。严格执行耕地保护红线制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2024年全市耕地保有量稳定在万亩以上,超出省下达任务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亩,完成了国家和省下达的保护目标。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批管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对不符合耕地保护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批准用地,2024年共核减不合理用地需求亩。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和旧村复垦,新增耕地亩,其中县通过旧村复垦新增耕地亩,区通过废弃矿坑治理新增耕地亩,有效弥补了建设占用耕地的缺口。同时,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2024年共查处违法占用耕地案件起,拆除违法建筑平方米,恢复耕地亩,形成了对违法占地行为的强大震慑。二是耕地质量稳步提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新建高标准农田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同步实施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配套工程,提升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建立耕地质量数据库,2024年完成*个乡镇耕地质量调查,更新数据库信息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改良土壤*亩,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个百分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24年新建和改造灌溉泵站座,修复灌溉渠道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较2023年提高个百分点。县镇通过实施土壤改良项目,2024年玉米亩产达到公斤,较项目实施前增长*%。三是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耕地保护监测监管体系,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对耕地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2024年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发现耕地异常变化图斑*个,全部及时进行了核查处理。加强部门协同监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纪检监察等部门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检查行动,2024年联合检查次,发现并整改问题个。推进耕地保护信息化建设,建成全市耕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耕地数据查询、动态监测、审批管理等功能一体化,提高了监管效率。同时,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将耕地保护纳入各县(市、区)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对考核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合格的进行约谈问责,2024年对个考核优秀的县(市、区)给予了资金奖励,对*个考核不合格的进行了约谈。四是保护机制逐步健全。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2024年发放耕地保护补贴万元,惠及农户万户,调动了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县率先设立耕地保护基金万元,用于奖励保护耕地成效突出的村集体和农户。推进耕地保护立法工作,起草了《市耕地保护条例》,目前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将为耕地保护提供法治保障。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耕地保护政策法规,2024年开展宣传活动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份,提高了全社会耕地保护意识。区村通过村民议事会制定了耕地保护村规民约,村民自觉抵制违法占地行为,2024年该村未发生一起违法占用耕地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