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勇担新时代城市治理新使命,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城市答卷——在市XX局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发言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系统总结了X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分析了城市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落实。
一、深刻领悟新精神,精准把握新时代城市治理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这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取向。深入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切实增强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思想自觉、ZZ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深刻认识“人民城市”根本属性,牢牢把握城市发展价值坐标。会议明确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主线。深刻理解这一根本属性,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将人民满意作为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昭示着城市工作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到城市管理工作,就是要将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摆在核心位置,努力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它要求我们的一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人的需求展开,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我们必须坚决摒弃见物不见人的思维定势和管理模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环境脏乱、出行拥堵、设施短缺等“城市病”,切实回应市民对安全、整洁、有序、方便、美丽的城市环境的殷切期盼。只有深刻理解并践行“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才能确保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真正把城市的温度体现在千家万户的幸福感获得感之中,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二)深刻领会“内涵式发展”战略导向,聚力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效能。会议精准判断我国城镇化发展已进入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战略性转变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对于城市管理而言,这意味着管理理念和工作重心应从过去偏重规模扩张和速度增长,向更加注重功能完善、品质提升、运行高效和绿色发展转变。核心在于激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增强韧性。具体体现为。在空间治理上,更加注重精细规划和精明增长,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在设施建设上,不仅要抓好新建项目,更要下大力气补齐既有设施短板,尤其是老旧管网改造、环卫设施提升、智慧管理系统构建等;在运行维护上,要推动管理标准提档升级,强化日常巡查、养护和监管,延长设施使用寿命;在环境治理上,要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巩固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因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可持续发展,将其作为贯穿城市管理全过程的基本遵循,精雕细琢,久久为功,推动城市管理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根本转变。
(三)深刻把握“五位一体”统筹方法,系统优化城市治理体系格局。会议围绕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部署了涵盖经济、生态、安全、文化、科技等多维度的重点任务。这充分体现了系统观念在推进城市治理中的极端重要性。城市管理绝非单一的清洁、秩序维持,而是一个覆盖运行保障、环境维护、公共服务、应急处置等多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就要求我们坚决破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治理惯性,必须强化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将“五位一体”统筹方法论融入城市管理的肌理。实践中,就是要加强规划的引领和刚性约束,确保各类设施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强化部门协作联动机制,畅通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环节的衔接,形成工作闭环;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建设与管理、地上与地下、新区与老城、软件与硬件、常态与应急等重大关系。例如,推进垃圾分类需要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理体系紧密衔接;治理交通拥堵需要统筹公交优先、静态交通管理、路网优化和慢行系统完善。唯有以系统工程的思路,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才能真正构建起运转高效、保障有力、各方协同的城市治理新格局,确保城市这架“精密仪器”协调顺畅运行。
二、奋力展现新作为,全力构建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