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X支部落实基本培训机制专题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新时代X建工作的征程中,X支部落实基本培训机制,犹如夯基垒土,是提升X员素质、增强X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关键之举。在此,结合近期学习与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深化认知,领悟培训机制要义
X支部基本培训机制绝非孤立的教育活动,而是与X的建设全局紧密相连,对X员个人成长、X组织发展以及X和人民事业推进,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基本培训机制是X员成长进步的“助推器”
X员作为X组织的细胞,其素质高低直接关乎X的先进性与纯洁性。X支部基本培训机制,为X员提供了持续学习、不断提升的平台。
(二)基本培训机制是X组织强化自身建设的“必修课”
X支部作为X的基层组织,是X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教育X员、管理X员、监督X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
(三)基本培训机制是推动X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动力源”
X和人民的事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全体X员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二、精准剖析,直面培训机制困境
近年来,在上级X组织的关心指导下,本X支部高度重视基本培训机制建设,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X支部基本培训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与新时代X建工作要求和X员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培训内容针对性不足
1.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在培训内容设置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些理论课程未能充分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入解读,导致X员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X的创新理论时,部分培训仅仅停留在理论条文的宣读上,缺乏对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分析和指导,使得X员在工作中难以将所学理论与实际问题有效对接,无法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2.培训内容与X员需求脱节。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X员对培训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但目前本X支部的培训内容在设计上,未能充分考虑X员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例如,对于从事业务工作的X员,他们希望能够更多地学习与业务相关的政策法规、专业技能等知识;而对于从事X务工作的X员,则更需要加强X建工作方法、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培训。然而,现有培训内容往往“一刀切”,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的设置,导致部分X员对培训兴趣不高,参与度较低。
3.培训内容更新不及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不断变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政策不断涌现。但X支部的培训内容未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例如,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今天,许多工作都需要运用数字化工具和技术,但本X支部的培训内容中,关于数字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较少,使得X员在面对新的工作要求时,感到力不从心,无法适应工作的变化和发展。
(二)培训方式创新性欠缺
1.传统讲授式为主,互动性不足。目前,X支部的培训方式主要以集中授课、讲座等传统讲授式为主。在这种培训方式下,教师占据主导地位,X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互动交流的机会。这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容易导致X员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一些培训课堂上,X员参与度低,只是机械地记录笔记,对培训内容缺乏深入思考和理解,培训结束后很快就忘记了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