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县政府“十四五”工作总结和“十五五”规划思路专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系统总结我县“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就与不足,深入研究、前瞻谋划“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现在正值2025年9月,“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上,我们齐聚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意义重大,责任也同样重大。刚才,5个领域的21个部门负责同志都作了很好的汇报,既有对“十四五”工作的客观总结,也包含了对“十五五”发展的深度思考,听了很受启发。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我的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系统总结“十四五”,在回顾得失中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十四五”时期,是我们在多重挑战中砥砺前行、在复杂变局中开拓新局的五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严峻考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环境,全县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为开启“十五五”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成果丰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回望过去的近五年,我们最直观地感受是*县的“盘子”做大了,实力更强了。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将突破650亿元大关,相较于2020年的500多亿元,实现了显著的跨越,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6.5%左右,增速持续位居*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预计将超过1800亿元,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21年的8.6:22.6:68.8,逐步向更趋合理的方向调整,特别是以数字经济、文旅康养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稳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萌芽正在破土而出,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我们始终将七成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7%和8.5%以上。*县中医院迁建工程、*县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等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教育事业方面,通过实施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和改扩建工程,办学条件得到持续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这些沉甸甸的数据和实实在在的变化,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二)深刻汲取经验,发展思路在实践中愈加清晰。五年的实践探索,让我们对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更加深刻。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以高质量项目带动高质量投资,以高质量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不松懈,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都必须围绕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来展开。必须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不动摇,县域经济的短板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只有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才能激活发展的全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偏离,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全县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规划的编制、政策的制定、项目的实施,都必须回应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这些宝贵经验,是我们用汗水换来的,必须在未来的工作中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三)清醒认识不足,在正视问题中找准突破方向。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用“放大镜”审视自身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这既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谋求更大发展的起点。一是产业结构“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的工业体量上去了,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和“杀手锏”产品。新兴产业尚在培育期,未能形成强有力的接续支撑。二是创新驱动“引擎不强”的问题亟待破解。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偏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育留用机制仍需完善,创新对发展的贡献度有待提升。三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县城的核心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部分乡镇发展基础薄弱,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等方面与中心城区的差距依然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尚未根本扭转。四是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布局不均,群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