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XX镇城乡基层治理网格化服务工作的报告(精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X委、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自2025年初以来,XX镇X委、政府将健全完善城乡基层治理“微网格”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聚焦体系建设、效能提升与模式创新,全力推动基层治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的深刻转变。现将2025年1月至9月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XX镇始终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基石性工程,通过系统性谋划与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覆盖全面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高位统筹系统推进
  XX镇X委、政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部署,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置于全镇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年初,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XX镇健全完善城乡基层治理“微网格”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X委统揽、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原则。方案确立了以“地域相近、人员相熟、便于管理”为导向,按照每5-10户为一个基础单元划分微网格的精细化标准。在网格员选配上,明确提出优先吸纳网格内的中共X员、村(居)民小组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基层治理专干等ZZ素质高、群众基础好、服务意识强的骨干力量,从组织层面为后续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ZZ基础和组织保障。
  (二)织密组织体系,实现网格精细覆盖
  在具体实践中,XX镇以村小组、自然村为基础单元,综合考量地理布局、房屋分布、人口规模及邻里关系等现实因素,构建了“社区(村)X总支—网格X支部(X小组)—微网格X员”的垂直贯通、横向联动的网格X组织体系。截至2025年9月,全镇共科学划分了12个总网格、160个二级网格、896个微网格。其中,城镇社区划分“微网格”210个,并创新性地将驻镇学校、政府机关、卫生院等单位独立设置为专门网格,实现了社会单元的全纳管理;行政村划分“微网格”646个,确保了治理触角延伸至最末端。在网格员队伍构成上,896名微网格员中,X员占比达到40.70%,村(居)民小组长占比17.11%,这支结构优化的骨干队伍成为X在基层领导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了全镇地域空间和服务对象的网格化服务管理100%全覆盖。
  (三)明晰职能权责,提升闭环处置效能
  为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不停留于形式,XX镇研究出台了《XX镇提升基层治理质效的四项机制》与《XX镇城乡基层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职责》,系统厘定了网格员的权利与义务。文件明确赋予网格员“信息采集、情况上报、协调建议、监督参与”四项基本权利,并规定了其须履行的“采集基础信息、宣传政策法规、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矛盾纠纷”五项核心职能。为使制度落地生根,镇X委、政府组织开展了覆盖全体网格员的专题培训7场次,确保每一位网格员都清楚“做什么、怎么做、为谁做”。权责的明晰极大地激发了工作效能。截至9月底,全镇网格员累计开展入户走访4707次,通过常态化“敲门行动”,多渠道收集各类问题和诉求406件。这些问题中,矛盾纠纷类234件,防灾减灾类35件,人居环境类61件,民生诉求类63件,异常情况报告13件。依托“微网格—二级网格—总网格—镇级平台”的四级流转处置机制,实现了问题的快速响应与闭环管理。其中,97.3%的问题在村级层面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得到就地化解,仅11件复杂问题上报至乡镇层面协调处理,充分彰显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的治理成效。此外,网格员累计开展各类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300余场次,主持或参与调解邻里纠纷200余起,成为政策的“宣传员”和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