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学习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会议上的发言全会研讨(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X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即将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总部署。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国高科技产业迭代升级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履职尽责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深刻领会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意蕴与战略定位
X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纳入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当前距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仅剩两个五年规划周期,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在这一关键历史节点,X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会公报全文十次提及“科技”、八次强调“创新”,突显科技创新在引领未来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也在推动环境改善、提升健康保障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处可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或本单位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科技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如何服务民生、推动企业发展。)
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发达国家技术封锁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的现实警示我们,只有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度融入产业发展肌理,才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价值链高端,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此处可结合本单位或本行业在应对外部技术压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方面的具体实践和体会。)
二、准确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任务与实践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全会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四方面系统部署,明确了核心任务与实践路径。
(一)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源头技术供给
原始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头活水,决定着能否开辟新领域、定义新规则;关键核心技术是产业的命门,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发动机,是将科学发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桥梁。二者共同构成了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十四五”期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中国天眼”(FAST)发现800余颗新脉冲星,持续拓展人类认知边界。在关键技术上,“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深潜,国产C919大飞机冲上云霄。
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此处可介绍本单位或本地区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或某一特定关键技术攻关上的布局、进展、面临的挑战及下一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