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XX农商银行青年员工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今晚,我们在这里召开青年员工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搭建一个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平台,倾听大家的心声,凝聚青春力量。刚刚,几位青年代表和见习员工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讲得很实在、很真诚,展现了新时代农商银行青年的精神风貌。我听后很受启发,也感受到了大家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担当的锐气和勤于思考的才气。在此,我代表总行X委,向在座各位青年员工,并通过你们向全行300多名青年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一、关于大家所谈的个人成长与职业感悟
刚才,大家结合自身岗位实践,谈了很多真切体会。有的同志谈到在基层网点轮岗的经历,从最初的业务生疏到现在能够独当一面;有的同志分享了在客户服务中遇到的挑战,如何通过耐心沟通化解矛盾、赢得信任;还有的同志对数字化转型、产品创新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思考。这些发言,集中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立足岗位、扎根基层的务实作风。在座青年员工中,超过60%分布在基层营业网点,直接面对客户、服务三农。你们对业务流程的优化建议、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都源于一线实践的真实感受。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论,正是我们事业发展最需要的品质。
二是主动学习、追求进步的成长意识。从发言情况看,我行青年员工整体学历层次较高,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5%,其中硕士研究生占12%。大家普遍认识到,金融业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存贷业务面临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的强力冲击,必须保持知识恐慌、本领恐慌,持续更新知识体系。这种危机感和紧迫感,是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
三是心系发展、建言献策的主人翁精神。不少同志对全行的信贷结构优化、风险防控机制、普惠金融推广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些思考,有的已经纳入相关部门的工作改进计划。这种"行兴我荣、行衰我耻"的共同体意识,是农商银行企业文化最宝贵的内核。
对大家提出的具体建议,总行X委将认真研究、分类梳理,能够立即解决的,相关部门要在一周内拿出方案;需要逐步推进的,要列入明年工作计划;涉及战略层面的,要纳入全行"十五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
二、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四点建议
当前,我行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截至2025年10月末,全行资产规模突破280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在县域金融机构中保持领先,但净息差持续收窄、不良贷款压力加大、客户年轻化和线上化趋势明显等挑战也十分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员工的成长路径与全行发展命运紧密相连。借此机会,我对大家提四点建议:
第一,心态归零,持续学习,锻造过硬本领
归零心态是成长的起点。大家走出校门进入职场,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金融业的知识更新速度远超想象,监管政策每年都有重大调整,金融科技几乎每三年就有一次颠覆性创新。某股份制银行2024年的调研数据显示,青年员工入行三年后,其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的匹配度会下降40%以上。这个数据警示我们,停止学习就意味着退步。
持续学习要把握好三个维度:一是ZZ理论的学习。青年员工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金融的ZZ性、人民性,把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这不是空话,而是决定我们发展方向的"导航仪"。二是业务技能的学习。信贷、理财、电子银行、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都有其专业逻辑和操作规范。特别是信贷调查,既要懂财务分析,又要懂行业趋势,还要懂乡村社会的运行规则。我们有的青年客户经理,通过钻研县域重点产业的产销周期,准确预判了某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资金需求,主动上门服务,成功营销了3000万元贷款,这就是专业学习的价值体现。三是综合素养的学习。银行工作本质是与人打交道,沟通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同样重要。总行每年组织40多场各类培训,青年员工要主动报名,把这些资源用足用好。同时,要向身边的老同志学习,他们几十年积累的"土办法""笨办法",往往是最管用的"金点子"。
第二,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涵养工匠精神
农商银行的事业,是由一笔笔存款、一笔笔贷款、一次次服务累积而成的。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沉下心来,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我们的柜员岗位,每天办理上百笔业务,既不能出错,还要保持微笑服务;我们的客户经理,走访农户小微企业,风里来雨里去,一个客户可能需要跟进半年才能成功。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弘扬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