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4 月/13 日/第 003 版经济学
为金融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保障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王乐 孙早
科技自立自强与自主创新一脉相承。“ 自立” 要求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安全、可控。“ 自强”要求提升科技创新的质量、增强科技引领的原始创新能力,塑造国家发展新优势。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解决“ 卡脖子” 难题是实现产业链升级的关键因素,也是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加快关键领域“ 卡脖子” 技术的研发,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基础上,我国也开始提倡使用金融工具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 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为新时代金融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指明方向。
使用金融工具支持科技自立自强能够弥补政府投资可能存在的短板。第一,借贷透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科技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需要按约定期限偿还本息,迫于还款压力,企业会尽可能盘活资金,提高使用效率。科技企业进入融资市场会参与融资竞争,研发水平和进展直接与融资成败挂钩。在竞争压力之下,科技企业的研发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同时,所有投资者都成为监督者,企业资金使用去向应及时披露给融资机构,防止资金浪费。第二,按需放贷,缓解政府投资分配不均衡。政府投资规划以各级政府预算为依据,短期无法调整资金分配额度,金融融资则面向全领域,流程明确规范,限制条件较少。急需资金的企业可快速填补资金缺口,避免资金链断裂影响研发进程。由此,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必定流向最需要的地方,有助于实现资金最优配置。第三,灵活快速,解决政府投资滞后性。金融机构的融资方式和渠道较为多样,金融机构经调研、评估后即可对企业放款。此外,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的投资活动,易产生“ 羊群效应”,且融资速度快、资金规模大,有利于解决政府资金审批滞后性的问题。第四,优势互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创投等手段为科技企业提供直接的融资支持,精准对接资本供需双方,极大促进了科技成果资本化进程。各类金融主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金融支持科技自立自强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保护与关键领域“ 卡脖子” 技术相关的数据隐私安全。首先,融资约束下的数据披露和国家安全约束下的数据隐私保护存在冲突。一方面,金融机构的风险厌恶性致使投资主体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资金使用去向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评估;另一方面,“ 卡脖子” 技术信息具有国家安全属性,属于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相关数据的泄露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其次,“ 卡脖子” 技术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数据流转频繁,数据泄露的不可控因素增多。相关技术企业在融资申请时,其数据“ 裸露” 在金融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目前的金融产业链中,多种市场主体参与其中,各方数据交互共享频繁。金融行业的数据流动和数据共享对“ 卡脖子” 技术的数据隐私保护造成了极大威胁。最后,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保密级别差异可能引发数据泄露。数据的保密级别一般按照价值、法律要求及对单位的敏感程度和关键程度进行分级。科技企业在与金融机构接触中,涉及的业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