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融时报/2022 年/8 月/2 日/第 002 版要闻/评论
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夯实中小银行风险抵御能力
本报记者 徐贝贝
7 月 25 日,银保监会召开全系统 2022 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电视电话)座谈会,总结分析了上半年工作和当前经济形势,并安排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在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同时,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并且,不断深化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持续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完善公司治理,批准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开业,稳步推进商业养老金融改革发展。
“ 要稳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化险工作。” 会议对下半年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化险提出具体要求,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深入推进农信社改革;推动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支持政策措施落地实施;支持地方做好“ 保交楼” 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配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个别中小银行机构暴露出的风险问题引发关注,但总体来看,我国中小银行总体运行平稳,风险可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永远在路上。针对这一领域,会议提出多项改革化险举措,意在进一步夯实中小银行稳健发展基础,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能力。
支持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资本是银行抵御风险的重要防线。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市场主体恢复还不稳固,对于金融支持的需求较为迫切。基于此,进一步强化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对于提升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化解部分机构存量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积极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加快推动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来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上半年,经国务院批准,已经向辽宁、甘肃、河南、大连 4 省(市)分配了 1030 亿元额度。同时,银保监会指导中小银行统筹内源性资本补充,借助市场化补充资本,鼓励引进符合条件的各类社会资本,提高资本水平和质量。
“ 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来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是近年来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创新做法,有助于支持中小银行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强资本实力,进而增强稳健发展能力。 ”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主要是采取间接入股、认购转股协议存款两种方式。据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介绍,间接入股模式指的是通过国有金融控股平台将专项债募集资金通过增资扩股形式注资给中小银行,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认购转股协议存款则是购买中小银行发行的具备协议存款特征的资本工具,包括可转债、可转股协议存款、二级资本债等,以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或者二级资本,主要偿债来源为用款银行的贷款利息、手续费、佣金等。
“ 近期,还要批准一些地方的专项债发行方案,预计到 8 月底,将完成全部 3200 亿元额度的分配工作。 ”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按照“ 省里有方案、能快则快、分批发行” 的原则,督促地方政府尽快上报方案,加快审批进度,及早完成专项债发行工作,发挥其防风险保稳定促增长作用。
不过,通过地方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并非“ 万能公式”,董希淼表示,还应加快建立中
第 1 页 共 3 页

小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例如,适当优化股东资质条件,简化审批流程,支持中小银行引进合格股东增资扩股;放宽准入条件,支持中小银行发行优先股、永续债、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为中小银行发行金融债等获得低成本资金提供政策便利等。
加大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近年来,银行业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2017 年至 2021 年,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资产 11.9 万亿元,超过此前 12 年处置的总量。特别是中小银行处置力度很大,过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