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临汾日报/2023 年/2 月/15 日/第 001 版
规划有准度
项目有速度
改革有力度
——我市发改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柴云祥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623.3 亿元,同比增长 9.1%,增速排全省第 2,连续 6 个季度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开工、投产;山西智创城 NO.11 共入驻企业 76 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59 家;山西方略保税国际陆港口岸园区成功获评省级示范物流园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有序推进⋯⋯
2022 年,市发改委把迈向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的目标刻在心上,把各项任务举措抓在手上,在规划引领、经济运行、项目建设、重点改革、民生保障等方面作出积极努力,取得了发展改革各项事业的新气象、新作为、新成绩。
重大战略加快落实 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在重大战略落实方面,市发改委着眼推动晋西太德塬生态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推进“ 1(工作方案)+1(规划)+N(实施方案)” 体系建设,目前已完成工作方案编写,谋划推动晋西太德塬生态类项目 20 余个,总投资约 57 亿元;汾河流域(霍州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及水资源利用建设项目预获得国家黄河专项资金支持 5000 万元;起草印发《关于建立健全“ 十四五” 规划实施机制的工作方案》 ,明确任务分工,推动落实落细;持续跟进督促全市 28 个专项规划工作,目前已全部印发实施。
在项目建设方面,市发改委以“ 项目建设年” 为牵引,深入开展了前期手续办理月、集中开复工、“ 三个一批”、政银企对接、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集中观摩等一系列活动,持续加快项目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开工、投产,一批民生项目加快推进。
与此同时,市发改委指导各县(市、区) 、各部门深入挖掘潜力,不断夯实项目盘子,谋划2023 年建设项目 1411 个,总投资 7630.1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1265.9 亿元,项目数量、规模、质量均为历年来最好水平。
分析调度有力有效 产业转型扎实推进
市发改委充分发挥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和服务业领导组办公室作用,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调度机制和办法,制定出台我市稳增长“ 1+3+N” 一揽子政策措施,密切关注经济运行走势及存在的问题,加强预警研判,适时组织召开专题调度会,积极指导督促各县(市、区) 、市直有关部门聚焦任务、强化举措、狠抓落实,推动一二三产协同发力,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2022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2227.9 亿元,再次跃上新台阶。
市发改委牵头编制印发了《临汾市“ 十四五” 新基建发展规划》《临汾市“ 十四五” 能源革命及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文件;推荐山西云鹏制药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并成功获批,实现了我市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零的突破;加强对智创城建设的指导服务,带动就业人数 1193 人;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推动山西方略保税国际陆港口岸园区成功获评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创建“ 三个产业示范带”,进一步打响“ 临汾优选” 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
重点改革持续深化 区域合作成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