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21 世纪经济报道/2023 年/3 月/7 日/第 007 版金融
专访重庆银保监局副局长许捷:
推进形成新市民“ 3+N+1” 特色金融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李愿
“ 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以来,重庆银保监局积极引导全辖银行保险机构转变金融服务思路和模式,逐步推进形成‘ 3+N+1’ 的特色金融服务体系。”
2022 年 3 月 4 日,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下称《通知》 ) ,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金融服务,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值此《通知》发布一周年之际,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重庆银保监局X委委员、副局长许捷进行了专访。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吸纳新市民较多的重点区域之一。目前,重庆新市民数量约有 540 万人,占全市常住城镇人口 24%以上。相比全国其他省市,重庆的新市民服务工作更具紧迫性。
重庆银保监局于 2022 年 4 月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金融支持新市民安居乐业实施细则》 ,明确了 41 条具体保障措施、实施路径和方式;为进一步建设适应重庆特点的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2022 年 12 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 促进安居乐业助力共同富裕的通知》。数据显示, 截至 2022 年末, 重庆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推出新市民专属信贷产品和保险产品共 50 个,信贷余额 250 多亿元、保险金额近 40 亿元。
对于下一步工作计划,许捷对记者表示,将进一步扩大“ 红金渝” 金融X建品牌覆盖范围,坚定不移践行金融工作的ZZ性、人民性,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新市民倾斜。
推进形成“ 3+N+1” 特色金融服务体系
《21 世纪》 :去年 3 月以来,重庆银保监局先后出台了两份金融支持新市民相关的文件,其中第二份文件特别提到要建设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请问重庆银保监局引导建立的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有哪些主要特点?
许捷: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以来,重庆银保监局积极引导全辖银行保险机构转变金融服
务思路和模式,逐步推进形成“ 3+N+1” 的特色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 三网融合” 守正创新。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融入社会基层治理网、金融政务信息互通网、行业风险合规管理网。主动融入社会基层治理网,深入挖掘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需求,提高主动服务、深度服务的响应能力。运用“ 金渝网” 促进政务、商务、服务大数据深度整合,实现新市民客户精准画像和风险评估。融入合规管理网,促进机构实现“ X建+合规+发展”,更好地把握产品供给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关系,防止无效供给和风险失控。
二是“ N 个场景” 精准服务。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聚焦新市民安居乐业各类场景中的金融需求痛点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降低服务门槛,以点带面破解新市民各方面难题。如,通过租购并举满足安居愿望,通过财政贴息和创业担保激励创业热情,推出普惠保险填补新市民医疗养老保障服务空白等。
三是“ 一站通达” 及时解难。推动打造重庆新市民金融服务特色品牌,探索在政务服务平台开设“ 新市民金融专区”,从创业就业、安居、消费、培训和子女教育、健康医疗、养老及其他金融服务等领域对各银行保险机构服务新市民社会效果好、适配性强的特色亮点产品进行宣传展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示,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激发银行保险机构内生动力,力争实现新市民特色银行保险产品的充
分选择、一键点击、供需直连。
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新市民倾斜
《21 世纪》 :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以来,在就业创业、住房安居、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辖内金融机构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有哪些成效?
许捷:重庆银保监局督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对新市民群体的识别和调研,关注重点群体打通服务堵点,着力优化创新产品,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可获得性进一步提升。截至 2022 年末,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推出新市民专属信贷产品和保险产品共 50 个,信贷余额 250多亿元、保险金额近 40 亿元。
强化信贷支持,激励乐业热情。一是加大对重点行业、群体支持力度。如,加大对吸纳新市民较多的个体工商户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机构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利率优惠,辖内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较 2022 年初增长超 300 亿元,增速达 18.6%,比各项贷款增速高 11.5 个百分点。二是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提高创业就业保障。联合重庆市人社局等 9 部门启动全市新就业形态就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