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经济日报/2023 年/4 月/24 日/第 007 版财金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本报记者 姚进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一季度金融数据。一季度金融数据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呈现出怎
样的趋势和变化?今年货币政策走势如何?一系列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 今年一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 ” 在中国人民银行近日举行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如是总结。
从总量看,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3 月份人民银行降准 0.25 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为经济恢复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3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 12.7%,比上年末高 0.9 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 10%,比上年末高 0.4 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 10.6 万亿元,同比多增 2.27 万亿元。
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发挥结构性
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增强经
济增长的潜能。3 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41.2%,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 29.4 个百
分点;基础设施领域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5.2%,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 3.4 个百分点;科技
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5.2%,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 13.4 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
比增长 26%,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 14.2 个百分点。普惠小微的授信户数为 5765 万户,同比增长
14.4%。
从利率看,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贷款市场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3 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3.96%, 比上年同期低 29 个基点; 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 4.42%,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低 11 个和 41 个基点。
最近,信贷和物价的走势出现了背离,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对此做出回应, “ 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与物价回落并存,本质上是受时滞影响。稳健货币政策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去年以来支持稳增长力度持续加大,供给端见效较快。但实体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效应传导有一个过程,疫情反复扰动也使企业和居民信心趋向偏弱,需求端存有时滞。总体看,金融数据领先于经济数据,实际上反映出供需恢复不匹配的现状”。
邹澜认为,对“ 通缩” 提法要合理看待,通缩一般具有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的特征,且常伴随经济衰退。当前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M2 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与通缩有明显区别。随着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逐步回归至往年均值水平,全年 CPI 呈“ U” 型走势。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 继续支持粮食、能源等民生物资保供稳价,关注劳动力市场供求、海外高通胀传导等因素带来的可能影响,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 邹澜表示,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兼顾把握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平衡,坚持稳健取向,保持总量适度、节奏平稳,创造良好货币环境,更好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信贷投放靠前发力
一季度往往是银行信贷投放的旺季。业内专家认为,今年首个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创新高,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这背后反映的是经济持续向好带动企业贷款需求回升。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靠前发力的支持下,
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加速。
“ 一季度信贷保持较快增长,派生的货币相应增加,M2 增速保持在高位。这表明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大。 ”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数据显示,一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
8.99 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 6.68 万亿元;住户贷款增加 1.71 万亿元,其中 3 月份增加超
1.24 万亿元。
“ 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的带动下,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成为推动一季度信贷增长的主力。与此同时,3 月份住户贷款增加较多,居民信贷改善较为明显。”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
具体来看,阮健弘介绍,住户短期消费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是疫情之后居民的消费需求回升。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也显示, 一季度, 倾向于 “ 更多消费” 的居民占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