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4 月/19 日/第 008 版成果推介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向与制度性动力
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陈晓琦
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将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深度结合,兼顾人本向往性和利润追逐性,为缺乏金融服务的主体提供可负担和可持续的正规金融服务,服务乡村振兴、绿色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为高质量发展增效。
在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未来数字普惠金融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等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度参与。继《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系列政策文件出台后,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制定《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对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寄予厚望。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正在形成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中心,以互联网企业为支撑,金融科技持续赋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不断健全的全方位发展格局。以互联网银行为代表的新型数字普惠金融机构凭借科技赋能,成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提供商,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补充。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协同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从数字技术对金融服务的影响来看, 绿色金融实践的起点与数字技术形成紧密的连接。针对绿色信贷的指标体系构建,很多都是在线上实现的,尤其是把握相关主体的动态变化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结合的创新实践越来越多。在“ 双碳” 目标背景下,金融科技以不断创新的核心技术为驱动,助力搭建更客观、全面的 ES 评价体系,进行更高质量、长期跟进的 ES 评分,营造绿色环保和金融价值双赢局面。三是数字技术丰富民生领域金融供给。数字技术引导金融机构中介充分挖掘社区居民金融需求;积极推进医保、税务、民政、公积金等民生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促进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汇聚共享,打破老年群体、弱势群体社区金融的“ 数字鸿沟”,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四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商业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弥补了传统金融难以解决小微企业分散、体量小、没有抵押物、“ 短小频急” 的信贷需求。这意味着,数字普惠金融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等方面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五是数字技术拓宽消费金融普惠程度新路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