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商报/2023 年/4 月/18 日/第 002 版综合
央行一季度例会定调下阶段货币政策
金融将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本报记者 马文博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2023 年第一季度例会于日前召开。会议表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要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防风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实施精准有力货币政策
会议指出,要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坚持“ 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 ,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近年来,央行创新推出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精准引导贷款流向上发挥出积极作用,也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收到了更好的调控效果。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对记者表示,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 因此,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看点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特别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接续、退出、新设、完善,精准解决经济恢复过程中的结构性难题。
会议同时提出,当前国际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发达国家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虽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但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的影响有限。我国宏观经济体量大、韧性强,加之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 大水漫灌” ,而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我国金融体系的自主性、稳定性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稳定,这些都有助于缓冲和应对外部风险,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加息带来的溢出效应。
坚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会议表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优化大宗消费品和社会服务领域消费金融服务,继续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央行 4 月 3 日公布的《2023 年第一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最高,为73.9%,比上季度上升11.6 个百分点。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64.9%,比上季度上升 10.3 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为 68.2%,比上季度上升 11.8 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为 76.5%,比上季度上升 14.0 个百分点。
财经评论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