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经济时报/2023 年/5 月/19 日/第 004 版农村金融
组建地市级农商银行或成重要趋势
——访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
本报记者 王晶晶
当前,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在推进和深化。作为农信社改革的措施之一,部分省份加快探索成立地市级农商银行,以降低管理成本、增强规模经济效应,更好地推动农信机构改革化险。如今,组建地市级农商银行取得哪些进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一步应如何推进?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
组建地市级农商银行有三种模式
中国经济时报:在您看来,近几年,因地制宜组建地市级农商银行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董希淼:受内外部复杂多变的多重因素影响,当前中小银行面临诸多挑战,亟须在新情况下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新路径、新模式。比如,一些农信机构通过吸收合并、新设合并等方式,组建地市级农商银行以更好地化解风险。2020 年以来,广东肇庆,辽宁盘锦,江苏徐州,河南平顶山、新乡、三门峡,四川乐山、绵阳等地都在积极地推动地市级农商行组建。其中,四川省已经实现地市级农商银行在 21 个市州的全覆盖。
总体来说,组建地市级农商银行有三种模式。一是市区联社和农商银行进行合并,组建经营区域为市区的地市级农商银行;二是市区与县域联社、农商银行进行合并,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地市级农商银行;三是成立独立于省联社的地市级农商银行,如多数计划单列市农商银行以及陕西秦农银行等。
组建地市级农商银行意义重大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组建地市级农商银行具有哪些作用和意义?
董希淼:从当前面临的不足和问题来看,作为小法人机构的农商银行确实需要“ 抱团取暖”。通过重组合并,组建地市级农商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中小农信机构抗风险能力,从长远看有利于稳定县域法人地位。
从发展的角度看,组建地市级农商银行,实行一级法人、统一管理、分层经营的管理体制,有助于提升规模经济效应,适当拓宽农信机构经营区域,整合各方资源尤其是地市级层面的资源优势;有利于申请更多的业务资质和牌照,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推动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同时,还可以促进省联社改革。
从化险的角度看,组建地市级农商银行,将增强农商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发挥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化解风险,加快高风险机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