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23 年/7 月/4 日/第 B01 版中国村镇银行
以改革创新激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动能
——访无为徽银村镇银行X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兼行长高磊
本报记者 龚杰 通讯员 孟凯
2010 年 8 月 8 日,作为徽商银行第一家附属机构,安徽无为徽银村镇银行在江北大地落地生根,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县域“ 支农支小” 主力军。随着“ 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无为徽银村镇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 坚守服务 “ 三农” 的发展定位,围绕农村金融服务的难点和痛点,持续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改革创新,为“ 三农” 工作提供坚强的金融保障,引金融“ 活水” 助力乡村振兴。
构建新型模式 激发内生动力
“ 当前,安徽正处于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也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阶段。作为服务县域的村镇银行,面临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必须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充分发挥法人银行机制灵活的优势,坚持改革经营模式、创新产品服务,沉下身子深耕乡镇蓝海市场,走出一条具有村镇银行特色的错位经营、高质量发展道路。 ” 高磊行长用铿锵有力的话语,道出了对本源初心的坚守。
近年来,无为徽银村镇银行持续推动经营管理改革,探索打造服务县域地区的特色化经营发展模式。2019 年以来,先后成立小微金融部、普惠金融部、金融科技部,设立两家个贷中心,搭建更加专业高效的管理架构;加快培育“ 两极三翼” 支行发展新格局,充分结合各营业网点所在区域经济、人口、产业、资源特点,锁定支行业务发展方向和目标,相继明确服务“ 三农” 的西南乡一体化经营特色支行、“ 服务电线电缆行业” 等小微企业的特色支行等发展定位,加快布局、深耕细作,着力培育、提升“ 三农” 小微业务金融服务水平;配套科学考核机制,围绕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科学优化考核机制,将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设置户均贷款、
100 万元以下贷款占比等市场定位考核指标,个人贷款由“ 余额” 考核调整为“ 日均” 考核,在坚持小额分散原则的基础上,推动加大加快信贷投放力度和进度,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地方重点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
创新产品服务 践行使命担当
濒临长江之畔的无为市向水而生,择水而憩,因水而兴。近年来,无为市以水产养殖业为抓手,扎实推进“ 一镇一业、一镇一园” 建设,重点培育螃蟹、龟鳖、稻虾综合种植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 水动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深度参与,金融机构的发展也离不开地方特色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无为徽银村镇银行紧紧依托发起行的品牌和产品服务优势,聚焦区域特色产业,持续创新产品服务,围绕种植养殖产业及上下游供应链先后推出‘ 特色种植养殖贷’ ‘ 徽茶贷’ 等细分产品,精准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 高磊行长介绍道。
“ 养殖不等人,感谢无为徽银村镇银行,审批快、放款也快,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螃蟹养殖户马先生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向记者说道。起初听其他村民介绍,只要诚信经营,不用抵押就能申请到贷款,马先生还不相信。在无为徽银村镇银行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耐心解释后,夫妻俩才打消了顾虑,递交了“ 特色种植养殖贷款” 申请。短短两个工作日内,马先生就收到了 30万元纯信用贷款资金,丝毫未耽误螃蟹养殖期。在体验了无为徽银村镇银行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后,马先生已经向周边 50 余户养殖户推荐了该行信贷产品,带领大家一起走上了螃蟹养殖的
第 1 页 共 2 页
致富路。
钱先生 2014 年承包山林开始了白茶种植之路。经过不断地开发,目前实际种植面积已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