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融时报/2023 年/8 月/31 日/第 011 版服务
昌乐农商银行 践行“ 一线工作法” 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宋珏遐 通讯员 单既春 周军
基层一线是根基,是长期扎根农村的农商银行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今年以来,昌乐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工作部署,坚持“ 以客户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以服务客户、服务员工、服务基层需求为导向,深入基层察实情、问需求、解实难、求实效、促发展,创新了“ 八个一线”工作机制并将其常态化,有力推进该行经营高质量发展。截至 6 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 221.13亿元,较年初增加 11.85 亿元;各项贷款 166.54 亿元,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新增 18.3 亿元,不良贷款率控制在 1.54%。
情况在一线掌握
决策在一线形成
昌乐农商银行坚持深入基层一线,与客户、员工面对面,第一时间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和第一
手资料,实事求是分析研究,把决策的出发点放在基层一线,精准制定对策,精准推动落实。
班子成员“ 2+3+4” 包靠调研。该行班子成员履行“ 一岗双责” 职能,每周拿出三天时间到包靠片区和X建联系点深入调研,重点参与移动厅堂营销、“ 普惠金融大走访” 和贷款清收工作,做到带着问题深入一线、带着思考深入实践、带着服务深入群众;特别是共同参与驻村驻点办公、“ 四张清单” 走访对接,逐一走访商户、倾听客户需求、介绍金融产品、化解支行难题,在一线走访调研中发现问题,制定决策,推动各项部署、政策更好落地。
机关部室落实“ 三包一挂”。“ 三包” 指包靠存款、包靠贷款、包靠风控;“ 一挂” 是机关部室考核与包靠网点重点指标挂钩。昌乐农商银行将机关中层人员一对一与基层网点进行包靠配对,每周定期与客户经理下一线、走网格,进市场,开展上门服务、进村入户;定期到参与基层支行的清收工作,逐笔分析清收策略、上门推进,以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结合各支行实际行情、地域特点,中层人员围绕业务经营、重点工作、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等内容开展调研,与网点深入探讨业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广泛听取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促进各项业务稳步健康发展。
问题在一线解决
作风在一线转变
昌乐农商银行把“ 解决问题” 作为“ 一线工作法”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事关业务发展的难题靠前协调;针对存在的问题,集中时间和精力,集中各条线力量解决,确保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方案在第一时间研究、实施在第一时间启动、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
建立“ 吹哨” 机制。为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该行牢固树立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
导向,畅通基层支行与部室之间的沟通渠道,推动机关部室协同参与。该行积极落实潍坊市联社
X委“ 工作理念,迅速搭建了“ 支行吹哨 总行报到” 的工作机制,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总行班
子成员、部门人员,只要发现基层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可通过线上沟通渠道“ 吹哨”,只要支
行的需求形成“ 哨声”,条线部门就要应声“ 报到”,并根据问题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
内合力解决。自这一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共收集问题 70 余个,已解决问题 67 个,正在推进的有
3 个。
打造答疑平台。该行坚持问计于群众、问需于群众,相继开展系列“ 大创新 大改善 大提高”活动,强化自我剖析、自我调研意识。针对暴露出的疑难杂症,尤其是因机关部室服务不到位和制度规范不合理引发的基层难以自行解决的问题,包靠领导和部室开展片区“ 答疑会”,统一进
第 1 页 共 3 页

行答疑解惑,听取员工意见,及时改正问题。今年以来,累积开展片区答疑会 8 次,实现员工谈心谈话全覆盖。
服务在一线优化
品牌在一线树立
昌乐农商银行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大力弘扬“ 大挎包” 优良传统,与客户心贴心零距离,传播金融知识,以实际行动赢得客户的认可,打造昌乐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