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融时报/2023 年/9 月/14 日/第 012 版农村金融
农商银行深耕数字化转型 助力“ 三农” 金融服务
本报记者 周萃
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农商银行正在通过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为农村地区带来更为便
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多家农商银行近期公布的数据及半年报都凸显了这一变革的深度与广度。
“ 上市农商银行找准方向、坚守定位很重要。要在细分市场寻找差异化定位,基于细分市场的需求进行更精准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转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逐步迈上特色化和精细化发展之路。”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大数据提质“ 三农” 金融服务
大数据、云计算和生物识别等尖端技术在农商银行业务发展中得以应用。多家农商银行公布
的半年报显示,金融科技深度运用已带来农村金融服务质效明显提升。
瑞丰农商银行半年报介绍,该行自 2021 年开始实施“ 两员一顾问”“ 三帮一扶”“ 三助三共”等策略,以进一步推进对农村地区的服务。这不仅促进了金融服务的下沉,还帮助该行更为精准地把握到农村的实际金融需求,金融服务下沉与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也催生出多种创新金融产品。其中,基于大数据技术的“ 共富贷” 产品成效尤为显著,已成功为 8.72 万户客户提供贷款服务,贷款余额高达 45.15 亿元。
对于科技赋能“ 三农” 金融服务的趋势,北京农商银行行长助理刘薪屹表示,该行在持续加强农业科技领域贷款支持的基础上,以数字化转型战略为引领,顺应新形势下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渗透的发展趋势,推动金融科技和数字技术有机融合,不断丰富线上融资、线上结算及特色金融服务生态圈等产品与服务体系,推动科技赋能、提升创新能力,升级该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新驱动”。
为了进一步拓宽“ 三农” 服务场景,北京农商银行成功上线了“ 三资管理平台” 和“ 银农直联” 两大生态服务场景。这不仅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为规范、便捷和透明的资金管理方式,还标志着北京地区农村资金管理成功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
加快数字乡村布局,重庆农商银行近年来持续丰富金融产品体系,创设“ 渝快乡村贷”“ 渝快振兴贷”“ 渝快贷· 新市民租赁贷” 等助农产品,搭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管理平台、“ 江渝快记”智能财税服务平台,推动“ 一体化” 数字乡村服务平台建设,赋能乡村振兴。依托打造的 1 个数智平台、1 部智能手机、1 套评级授信体系,该行深入推进“ 整村授信” 工作,让农户足不出村即可完成贷款全流程,截至 2023 年 6 月末,已服务全市近五成的行政村。
手机银行的快速普及, 使得农村地区的居民能更方便地享受线上支付、 转账等基础金融服务,进一步降低了对实体网点的依赖。多家农商银行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下一步将加快微银行、手机银行等一体化融资服务智能工作平台建设,助推“ 三农”、小微金融服务触达更深、覆盖更广。
夯实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农商银行继续夯实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营销、风控、运营等多领域加快
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强化金融科技支撑能力。
常熟农商银行近期成功提升了其线上风控能力,建成全行级反欺诈风险监控系统。这一新系统确保了手机、网银、网联等全渠道业务的实时交易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