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经营报/2023 年/9 月/25 日/第 B05 版银行
上海自贸区十年路:银行持续优化跨境服务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今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揭牌运行 10 周年。《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十年来银行业不断创新跨境金融服务,通过应用金融科技,创新跨境金融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同时,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表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紧紧围绕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继续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可兑换改革,指导并推动金融机构用好自由贸易账户等特色金融服务,加快场景融合,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持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加大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政策推进力度,稳步扩大试点覆盖面,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
数字化赋能跨境金融
近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10 周年白皮书》显示,作为中国首个自贸区,截至 2022 年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
8.4 万户,是同一区域挂牌前 20 年的 2.35 倍。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X委委员、副局长王鑫泽指出,监管引领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经验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体系;二是聚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自贸区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三是释放溢出效应,持续推动上海自贸区与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联动。
随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金融服务和金融开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银行也
在不断创新跨境金融业务。
建设银行行长张金良在第 15 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上表示,数字化驱动跨境金融升级,建设银行率先推出“ 建行全球撮合家” 平台,推动“ 一带一路” 经贸合作,帮助 1.9万余家企业实现跨境供需对接;首创“ 关银一 KEY 通”,实现海关总署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 与银行电子渠道系统直联、共享安全介质,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便捷的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打造区域定制的“ 桂企出海+” 平台,积极支持汽车、电子、新能源、芯片等行业优质中资企业在东盟落户发展;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出跨境收付款便捷支付工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