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融时报/2024 年/2 月/22 日/第 010 版农村金融
昌邑农商银行 金融支持让“ 土特产” 成为“ 金招牌”
本报记者 宋珏遐
近年来,昌邑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目标定位,立足当地产业发展,积极运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在产品设计、场景搭建、流程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因地制宜为当地土特产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 金招牌”。
金融助力“ 枣” 致富
“ 哈尔滨,昌邑冻枣来了。” 在昌邑市大陆村,一盘盘冻枣正有条不紊地被端上蒸锅,一盒盒鲜蒸冻梨枣源源不断地发往哈尔滨等地。
梨枣是昌邑特色产业,大陆村梨枣种植已成为本地富民强村的拳头产业,辐射带动周边 12个村,种植面积破万亩,大陆村每年仅梨枣销售收入就达到 6000 多万元。单纯种植梨枣,一旦遇到市场不好时,农民就会丰产不丰收。如何让老百姓种植出的梨枣持续稳定地卖出好价钱?大陆村决定投资发展梨枣的深加工产业,通过延伸梨枣产业链,稳定枣农收入。深加工要建厂房、买设备,钱从哪里来?昌邑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全面开展驻村办公,在大陆村及时了解到其厂房搭建、设备采买、冷藏库租赁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快速办理贷款 170 万元,为梨枣致富“ 铺路搭桥”。如今的大陆村已经成功打造出覆盖种、管、储、销、深加工等诸多环节的一条龙产业链,推出冻枣、枣叶茶等特色产品,每年增收 4000 余万元,小小梨枣摇身一变成了百姓致富的“ 金果子”。
立足辖内特产资源禀赋,昌邑农商银行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政策优势,将冻枣、大姜等具有浓厚特色的产业与信贷投放融合起来,开展乡村振兴擂台赛,加大涉农主体贷款支持力度,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金融“ 银针” 织蓝图
“ 昌邑农商银行的‘ 抵押余值贷’ 太方便了,不需要额外增加抵押物就能为我们提高额度,很符合我们小微企业的需求。 ” 近日,从昌邑农商银行拿到信贷资金的某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姜先生高兴地说。姜先生从事纺织业多年,经过用心经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开辟电商业务后,毛巾、床单等主营产品销量大幅增长,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其名下的房产已经抵押,进一步筹措资金难度很大。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昌邑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了